????2011年9月24日,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英語聽力、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三項考試。駱善新攝
???? 2011年5月18日,山西省臨汾市第三中學高三年級的學生在減壓游戲后露出輕松的笑容。閆銳鵬攝
????從2008年至今,隨著一些省份相繼開始的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應運而生,自此,推行十幾年的“高中會考”制度正式告別歷史舞臺。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被賦予不同的解釋和定位。有人稱其為“高中會考”的“升級版”,有人將其比作美國SAT考試的中國版,還有人因其“高校選拔人才的重要依據之一”的功能定位而稱其為“小高考”。
????向“翻版會考”說“不”,也向“小高考”說“不”。“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路,才剛剛開始。
????從“高中會考”到“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發展過程蘊涵了豐富的內容:有“高中會考”漸為“雞肋”的無奈,有教育部探索打破“一考定終身”,將高中綜合表現納入高校錄取環節的決心,更有借鑒國際經驗,提升我國教育質量測量整體水平的努力。
????但是,如何避免成為“會考”翻版,同時避免成為“小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還有很多需要探索之處。
????1.
????幾多尷尬——
????“會考”漸漸淪為“雞肋”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身上有著“高中會考”的印記,避免走“會考”的老路,需要從“會考”制度實行之初說起。
????20世紀90年代,原國家教委推出了一項普通高中考試的重大改革——畢業會考制度。
????之所以推出這樣的制度,是因為當時一系列令人憂慮的現象:許多學校為追求高考升學率, 改變教學計劃,增減課時,高考不考科目和內容不教也不學,造成文不學理、理不學文的嚴重偏科現象。理、化、生實驗課不按教學大綱開課或根本不做實驗,勞動技術課形同虛設。每年大量考不上大學的考生帶著失敗者的心態走上了社會,這些學生基礎差,知識結構殘缺,心理不健全,缺乏適應社會基本能力。
????面對這樣的事實,原國家教委認為普通高中必須進行總體改革,要從轉變教育觀念開始,提出“要建立一套能夠體現教育方針的、科學的考核高中畢業生資格的辦法。”于是,高中會考制度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推出了。
????遺憾的是,經過十幾年的探索,盡管會考制度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還是由于“無關”高考及其他一些原因,漸漸淪為“雞肋”考試,并最終退出歷史舞臺。
????那么,如何避免“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重復“會考”的尷尬?從制度上又應進行怎樣的革新呢?
????記者調查得知,盡管各地區學業水平考試才剛剛開始探索,但是,還是能明顯看出較之“會考”的多方面提升:在宗旨上,“會考”是旨在保障落實教學計劃,防止學生偏科。而“學業水平考試”是建立全面多元的綜合評價制度;在性質上,“會考”是國家承認的省級普通高中畢業考試,“學業水平考試”則提升為國家級考試;在內容上,“會考”是考核必修課內容,而“學業水平考試”既考核必修課內容又考核選修課內容;在成績運用上,“會考”與高考選拔考試具有不同性質,不與高考掛鉤。而“學業水平考試”是可信可用,逐步納入高校招生選拔體系,其結果要在高校錄取過程中有效使用。
????有專家指出,“教育部在新課改形勢下適時推出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不僅是建立高中綜合評價體系的需要,也實現了高中畢業會考制度的平穩過渡。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