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熊取膽”引爭議(資料圖)
成熟的文明是各種觀念合力的結果,需要不斷地積淀。要解救被“活熊取膽”的黑熊,只針對歸真堂發起圍攻并不是最佳手段,因為歸真堂最有力的“援軍”還潛伏在市場上。
以“活熊取膽”見長的歸真堂,因為謀求創業板上市,在民間遭遇了強烈的反對。有動物保護組織致信證監會,反對歸真堂上市,并得到了一些社會名人的支持。
在動物保護者看來,“活熊取膽”太殘忍,屬于虐待動物的行為,而歸真堂則辯解稱,他們采用了無痛取膽技術。雙方唇槍舌劍幾個來回,似乎誰也不能說服對方。為了讓公眾“眼見為實”,歸真堂于2月18日在網上發出邀請函,希望媒體記者、意見領袖等各方人士參觀養熊基地。面對歸真堂的危機公關,有人斥之為作秀,有人表示樂意前往一探究竟。
姑且不論被參觀的是不是“樣板熊”,也不論被引流膽汁的黑熊舒服與否,僅僅指望兩天的參觀平息一場爭論恐怕是不可能的。這場圍繞“活熊取膽”的討論,看似很關注黑熊的感受,其實還是因為人的不同主觀感受而引發的。如何對待黑熊,不同人群依據各自所認同的倫理標準,產生了激烈的交鋒。堅定的動物保護主義者認為,人類應該“愛屋及烏”,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動物,不能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去虐待和殺戮動物。不要說“活熊取膽”,即便是拿小白鼠做實驗都有人反對,而大多數人還是在以各種方式利用動物資源,他們要吃肉,還要穿皮鞋、皮衣。爭論其實由來已久,只不過誰也沒有取得過壓倒性的勝利。如今社會上比較普遍的認識是,為了生態環境必須保護野生動物,尤其要珍惜瀕危物種;如果利用野生動物,要減輕其痛苦,盡可能地尋找替代品;即便宰殺家禽家畜,也不要虐殺……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我們對動物福利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這種進步體現在各個方面,卻不是一蹴而就的。成熟的文明是各種觀念合力的結果,需要不斷地積淀。由歸真堂謀求上市引發的多方爭論,不失為一次推動社會文明、加強動物保護意識的好機會。雙方既需要理性的博弈,也需要在博弈中尋求妥協。
就目前環境而言,歸真堂的企業生產不存在法律問題,養熊有林業部門發的批文,生產熊膽粉有衛生部門發的藥準字號,它所遭遇的只是公眾對動物不斷提升的愛心。要解救被“活熊取膽”的黑熊,只針對歸真堂發起圍攻并不是最佳手段,因為歸真堂最有力的“援軍”還潛伏在市場上。歸真堂之所以要上市籌資,是因為他們看到了熊膽制品市場上有龐大的消費群體。正所謂“有買賣才有殺戮”,只要有人不惜重金去吃一碗魚翅,就一定會有鯊魚被獵殺。只要有人認為熊膽的價值無法取代,即便歸真堂洗手不干了,也會有其他人圈養黑熊,甚至采用更原始、更落后的技術取膽。歸真堂因為發展迅猛成為輿論的火力集中點,而動物保護主義者不能因此全憑感情用事。我們應該相信,社會文明在進步,消費觀念在轉變。就在幾年前,我們的字典在解釋一些野生動物時,還有“肉可食,皮可制革”的字句,現在不也被社會共識拋棄了嗎?
如果將來的市場根本就不認可熊膽制品,和黑熊無冤無仇的歸真堂,肯定不會去做賠本買賣,即便強行上市也會遭遇無人理睬的“熊市”。只要堅信這一點,不妨用更樂觀更長遠的眼光看待這場爭論。(沙元森)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