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水木感言:我做的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情,能夠幫到身邊的人,我就很高興了。我們社區有了“雷鋒角”之后,好人好事很多,有很多人比我做得更好、更多,我還要多向他們學習。
一個小板凳,一個大水桶,幾塊磨刀石……謝水木一坐下,很多人就圍了上來。請謝師傅磨刀的不僅有附近的居民,還有不少從其他小區趕來的人。“霍霍霍……”謝師傅義務磨刀出了名。居民們說,現在找個磨刀的不容易,哪天刀不鋒利了,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謝師傅。
免費磨了十年刀
謝水木是位有幾十年黨齡的老黨員了,從民豐造紙廠退休之后,閑不住,總想做點什么。
2002年,他所在的民北社區搞起了“雷鋒角”,謝師傅想到了家里有磨刀石,可以幫附近的居民磨磨刀,沒想到這一磨就是十年。
謝師傅回憶說,快到過年的時候,他這里總是“人丁興旺”, 因為大家過年總要準備很多菜,菜刀不鋒利了就沒法切菜,所以他的攤位前總是會排起長長的隊伍。
謝師傅說,磨刀既是一門技術活,又是一門體力活,最多的一天,他磨了50多把刀,盡管是大冬天,他的額頭上卻冒出汗來,手上都起了泡。但因為答應了大家,他還是會努力做好。
有一次,一名來磨刀的居民對謝師傅說,在外面花兩塊錢請人磨的刀還沒有謝師傅磨得好。這讓謝師傅十分高興,謝師傅說自己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他的勞動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自己琢磨出修車門道
除了免費磨刀,小區里誰家自行車壞了,誰家打氣筒壞了,謝師傅都會幫忙修,經常分文不取。
說起修車功夫,謝師傅笑稱自己是半路出家。謝師傅說,他曾花30塊錢買了一輛老舊的自行車,騎了沒多久就壞掉了,他拿去讓修車師傅修,結果修車師傅覺得這輛車已經壞成這樣了,沒法修了。倒是謝師傅自己不甘心,回家后仔細地琢磨起修車的事來,結果這輛自行車成了“教學車”,在它的幫助下,謝師傅的修車手藝越來越好。
謝師傅有了修車這項技能后,就用來服務身邊的人。每個月的25日,社區很多義工都會出來義務勞動,謝師傅便做起了修車師傅。據民北社區的工作人員介紹,謝師傅的一輛小車子上面裝的都是修車和磨刀的工具,參加義務勞動他總是自備工具、零件。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