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8成教育費用為擴展性支出
報告顯示,有83.4%的家庭交給學校雜費(含教輔資料、校服費等)平均為402.7元,僅占子女教育總支出的4.6%;52.2%的家庭交付子女在學校的食宿費,平均一年719.6元,占子女教育總支出的8.2%;85.7%的家庭支付子女的學習用品費,平均一年447.5元,僅占總教育支出的5.1%。這三項基礎性費用的總和,約占子女教育總支出的17.9%。
那么,還有8成以上的教育費用支出到哪兒去了呢?
報告顯示,26.6%的家庭為子女就讀某所學校支付過擇校費用(包括借讀、捐資助學費用),平均金額為12407.9元,最高額度為80000元。同時,課外培訓或輔導、課外讀物、少先隊活動、參觀演出、游學等擴展性支出構成了當前家庭子女教育支出的主要內容,其中以課外培訓或輔導費用最高。有76.0%的家庭為子女支付課外培訓或輔導的費用,平均支出為一年3820.2元,最大金額達80001.0元。
家庭對子女課外培訓或輔導方面的支出主要致力于學習成績的提高。調查顯示,81.4%的家庭對于課外培訓或輔導的選擇在于語文、數學、外語等學科類輔導;33.9%的家庭支付于音樂、舞蹈、繪畫、書法等藝術類培訓;14.7%的家庭支付于武術、游泳等體育類訓練;另有3.6%的家庭讓孩子參與航模、機器人等科技類培訓。
對教育支出家長觀念存在分歧
調查發現,關于教育支出及其效果,家長間在觀念上存在明顯分歧。
對于子女擇校就讀,六成以上的家長認為對于子女發展有效果,其中,13.9%的家長認為非常有效果,49.5%的家長認為比較有效果。不過,對于擇校費的合理性問題,家長之間的觀點差異很大。30.9%的家長認為子女就讀學校收取擇校、借讀、捐資助學等費用是不合理的,與之相反,31.3%的家長認為是合理的,而另有37.8%的家長表示無法判定。
對于給孩子報學習類的課外輔導,超過五成的家長認為“有效果”,其中6.5%認為非常有效果,44.9%認為比較有效果;42.7%的家長認為效果一般;僅5.9%的家長認為沒什么效果或完全沒有效果。
調查顯示,多數家長并不是無所保留的給子女教育花錢,而是持有一定的教育成本觀念。對于“為了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經濟上可以適度負債”的觀點,家長的態度呈現明顯的分歧,盡管有38.3%的家長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但42.9%的家長則表示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有28.1%的家長同意(4.0%非常同意)“為子女的教育花錢,花費多少都值得,不計成本”的觀點,但更多(52.0%)的家長并不贊同。
調查發現,對于相似的教育觀點,家長間的態度呈現出明顯的分化。對于“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態度,家長間的分歧較大,五成的家長贊同這一觀點,而四成的家長對此并非持肯定態度,贊同者認為正是為此才要在教育方面為子女花錢。(本報記者 王慶環)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