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加速修復歷史文化街區(風貌區)
上下杭和煙臺山部分文保單位修復力爭年內動工
福州新聞網訊 記者從20日召開的歷史文化街區(風貌區)保護修復工作專題匯報會上獲悉,繼三坊七巷之后,朱紫坊、上下杭、煙臺山等福州市歷史文化街區(風貌區)保護修復工作將全面鋪開,目前機構設置、規劃編制、項目立項等前期工作正加緊進行。
朱紫坊保護規劃已基本完成
去年7月,《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文化遺產保護規劃》通過專家評審,提出結合朱紫坊保護修復,將三坊七巷、朱紫坊、烏山、于山、烏塔、白塔等有機整合,形成“兩山兩塔兩街區”文化特區的概念。“兩山兩塔兩街區”西起安泰河、南至烏山路、東至鰲峰坊、北至楊橋路,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精華區域。
目前,由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編制的《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暨修建性詳細規劃》已基本完成。記者了解到,《規劃》提出將展示“一街水巷,河水蕩漾,古榕蒼髯,巷坊交錯”的傳統水巷風貌。
同時,《規劃》提出了近期保護提升項目,主要是:整治觀巷及觀巷與法海寺間傳統民居片區環境,形成朱紫坊與于山風景區間具有傳統風貌的步行線路;打通津泰路上朱紫坊與于山風景區的視線通廊;打通朱紫坊與三坊七巷街區的兩條巷道,整治安泰河兩側環境,塑造朱紫坊巷口節點;新建城墻遺址廣場,形成烏山風景區、城墻遺址廣場、于山風景區歷史景觀帶。
據悉,朱紫坊保護修復初步計劃分三期。一期以國家級文保單位芙蓉園為主體,二期實施安泰河沿線,三期實施法海路沿線。
同時,在啟動“兩山兩塔兩街區”文化區保護中,將嚴格控制該區域內建設,遵循多拆少建的原則和控制建筑風格、控制建筑高度的要求;編制并實施于山歷史風貌區保護規劃,顯山顯綠;編制地下空間使用規劃,使兩山、兩街區與地鐵的地下空間串聯起來,形成相對獨立的游覽空間。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