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一:5個區均衡教育資源
今年全市要新增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290所,其中中學70所、小學220所。鯉城、豐澤、晉江、石獅、泉州開發區等5個區(市)在基本完成學校標準化創建任務的同時,要均衡配置教育公共資源,努力在辦學條件、管理水平、辦學質量等方面實現均衡發展,確保通過省級基本均衡評估驗收。其他8個縣(市、區)今年應實現初步均衡的目標。
繼豐澤區作為試點單位首個通過省政府“教育強區”評估驗收后,鯉城、石獅在今年將完成“教育強區(市)”創建工作。
解讀二:全面推行小片區管理
去年鯉城區在開展辦學共同體建設的基礎上,進行義務教育組團式小片區管理試點,將現有30所小學劃分為4個組團、8個小片區,以優質學校為龍頭捆綁周邊一般校,實現片區內“師資互派、資源共享、統一教學、捆綁考核”目標。今年,各縣(市、區)要推進人口集中城鎮學校擴容增量,加快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全面推行小片區管理模式。
同時,合理規劃學校布局,充分考慮學生上下學方便、交通安全、寄宿學校條件等因素,慎重對待學校撤并。
解讀三:支持異地高中教學班
至2011年,我市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達26萬人,占全省38.6%,占全市該學段學生總數的1/3。這26萬學生中,有12.9萬人在晉江入學。各縣(市、區)要學習、借鑒晉江等地的成功經驗,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原則,切實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異地高考方面,晉江市創辦的“川渝皖贛湘鄂貴”六省一市籍學生高中教學班,滿足外來工子女在晉江就地接受與所屬省份高考對接的普通高中教育。
解讀四:新增2個教育實事項目
今年,泉州市新增2個惠及農村貧困學生的教育實事項目,即從秋季起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生免交作業本費,實現上學零費用;啟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寄宿生營養改善工程,提高寄宿生生活補助。
市長黃少萍表示,要繼續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提高助學標準,不斷增加受益面,實現公、民辦和各學段的學校全覆蓋。
【關鍵詞】擇校熱
2012年,泉州市幼兒園將招生9萬人,小學招生9萬人,初中招生7.3萬人,普高招生3.8萬人,中職招生2.5萬人(不含培訓折算生數)。
由于教育資源不均衡,近幾年“擇校問題”成為泉州教育一大熱點、難點。據了解,“十一五”以來,泉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減少了21%,而中心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卻增加了30%以上。
解讀:加快“一校多園”建設 解決“超大班額”問題
目前我市義務教育學校班生數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額”的班級有310個班,在全省排第三;晉江市尤為突出,有212個班。城區和城郊的中小學要想辦法擴充辦學容量,按標準規劃新建擴建一批學校,以緩解一些區域存在的超規模大班額辦學的突出問題。
鼓勵優質學校在城鄉之間組建教育集團,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在優質高水平師資配置、儀器設備更新補充、評優評先指標安排、生均公用經費下撥、教育教學業務指導等方面,向農村學校、新建學校傾斜。
重點加快城東、東海學園和江南七中新校區等優質學校的”一校多園”建設以及集團化辦學改革,其中城東學園年底要基本建成;推進東海學園在完成校園總體規劃和校舍設計的基礎上抓緊近期組織施工。支持南益集團在東海寶山社區捐建泉州師院附小分校。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