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兩位老人拍照,陳爺爺聽說后很開心,羅婆婆不好意思地擋住了臉 實習記者 劉盼 攝
羅婆婆為陳爺爺扣扣子,聽到周圍人說他們恩愛,他很開心地笑了 實習記者 劉盼 攝
在(重慶)渝北區水竹苑小區,有一對老夫妻,他們沒上過學,不知道金婚是什么,說不出愛情是什么。但是,他們相濡以沫,一同攜手走過了半個世紀。就在兩年半前,陳啟生的雙眼突然完全失明了,他的生活起居只好依靠老伴兒羅德曼。從此,她成了他的眼睛,帶他領略四季的變換,帶他穿越擁擠的人海……
忍著病痛不住院,只因放心不下老伴
“眼睛剛開始看不見的時候,有一天她出去了,我一個人在家去上廁所,就用雙手摸著墻壁、柜子,一步步往前走,結果后來把門撞到了好幾次。她回來后,看到我的鼻子都腫了。”
75歲的陳爺爺回憶他失明后,羅婆婆第一次不在他身邊發生的事情。那是2009年10月左右,陳爺爺的眼突然什么都看不見了。到醫院檢查后,醫生說是角膜炎,因為之前沒有及時治療,已經沒辦法醫治。
隨后,他的飲食起居,穿衣服、倒開水、上廁所、上下樓等等,都要依賴68歲的老伴兒。但實際上,羅婆婆患有冠心病、氣管炎,好幾次痛得厲害去醫院,醫生要求她住院治療。“我走了,我們家那位什么都看不見,他一個人要怎么生活?”她說。
有一次,陳爺爺和其他人一起出去,回來的時候,自己一個人上樓,他數錯了臺階,走到了頂樓7樓,幸好被鄰居及時發現。“當時把我擔心慘了,真害怕他再出什么事。”
因為擔心,放不下,所以她就一直在家吃藥,照顧陳爺爺。
不離不棄,源于對彼此的牽掛
為什么要一直陪著陳爺爺?“沒有為什么,年輕時看到一對老夫妻在路上相互攙扶著,覺得夫妻之間就應該是怎樣。他看不見了,怎么能丟下他不管呢?他的心里比任何人都渴望能夠再看見,”羅婆婆說。
他們倆結婚于1962年,后來有了兩子一女。不幸的是,大兒子30多歲時患癌癥去世,唯一的女兒20多歲也得病去世,最后只留下一個小兒子。多年來,老兩口相互安慰著,相互支持著,相互照顧著彼此。
當被問起兩人的愛情故事時,兩人剛開始都笑著不語。
一會兒,陳爺爺說:“我和她先結婚,后辦證。去辦證時,當時的人就問你們倆的感情好不好,‘怎么不好呢?’我反問道,并且覺得很不可思議,他們怎么會問這種問題。”
羅婆婆則說他們是一見鐘情,“我們兩個都是老好人,性格很相似,雖然沒讀過書,但是不喜歡計較,在一起幾十年都沒有吵過架。”
“在三年災荒時期,本來就沒有什么吃的,但是只要有一點吃的,他都會給我留著,更不要說有好吃的了,也只有他會這樣對我。”羅婆婆說。
她從未想過離開,而他也知道她永遠不會離開。
同進同出,始終牽著他的手
每天羅婆婆都會帶陳爺爺去小區散步。每次出門,羅婆婆拉著陳爺爺的手走在前面,為他帶路。到了有下坡的地方,在的她攙扶下,陳爺爺放心地邁出了步子。
身邊的人看著他們倆一直這樣牽著手進進出出,時時刻刻在一起,都會羨慕地說“他們兩個很恩愛,不知道我看不見了,我的老伴兒會不會也這樣拉著我的手。”聽到周圍的贊美聲,陳爺爺始終微笑著,羅婆婆也不好意思地跟著笑起來。
記者在采訪時,陳爺爺突然說想給老伴兒買個手機,“她白天出去了,我可以用座機給她打電話。”
羅婆婆用嘲笑的語氣說:“你怎么能夠摸出那些數字,整天胡思亂想的”。說完后,她自己也開心地笑起來。
“若能再看見,我要帶她出去玩”
年輕時,陳爺爺在重慶的很多地方擦過皮鞋。“朝天門、儲奇門、南紀門、千廝門,這些地方我都去過”他說,但是他很少帶羅婆婆出遠門,現在想來心里對她也有一些虧欠。
平時羅婆婆只帶他到小區里轉悠,他很想到外面走走。“這張公交卡辦了5年了,已經2年多沒用過了”,陳爺爺一邊說,一邊從他的衣兜里拿出他的免費公交卡。自從眼睛失明后,他就沒有再使用過了。
要是能夠再看見,你最想干做什么?“我會帶上羅德曼一起去觀音橋,牛角沱這些地方看看”,陳爺爺說。
而羅婆婆則說:“我最希望的是他的眼睛能夠治好。這樣,我就不用擔心萬一我真的病倒了,老伴兒要怎么辦了。”(實習記者 劉盼)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