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鷺女神”登上了《經濟特區》郵票后,根據鼓浪嶼上這一尊小小的白水泥雕塑,廈門用了約400噸花崗巖放大它,并置于白鷺洲公園內,成為廈門的地標之一。
■相關背景
鷺島“郵事”
廈門的集郵歷史也相當久遠。據介紹,廈門在清朝末期就開始有集郵活動了,集郵者主要是政府官員、海關和銀行的職員、教師、洋行及商家店主、華僑及來往廈門的外國人士,鼓浪嶼集郵活動的開展早于廈門島。1895年6月8日第一次發行繪有白鷺圖的廈門工部郵票就有5種。
“就福建全省范圍而言,與廈門題材有關的郵票應該是全省發行最多的。”廈門市集郵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徐再添介紹說,像2008年發行的《海峽西岸建設》一套四枚,其中就有兩枚是廈門題材的。不少廈門的人物與物品曾登上作為“國家名片”郵票上。
“就類別來區分,在眾多與廈門題材有關的郵票中,人物郵票應該是最多的。”廈門市離退休干部集郵協會學術研究組組長劉其述表示,包括中國宋代天文學家與藥物學家蘇頌、民族英雄鄭成功、愛國華僑陳嘉庚、著名婦產科專家林巧稚、辛亥革命時期著名人物秋瑾、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等都是人物郵票。
“廈門是一個副省級濱海城市,影響力越來越大。為此,國家郵政部門多年來在廈門發行了多套與廈門有關的郵票,并在廈門舉行了多場郵票首發式。”徐再添說。
據介紹,30多年來在廈門舉行首發式的郵票不少,其中包括1984年10月21日的《陳嘉庚誕生一百一十周年》郵票、1990年10月10日的林巧稚郵票、1994年12月10日的《經濟特區》郵票、2001年12月13日發行的《鄭成功收復臺灣340周年》郵票、2003年5月2日的《鼓浪嶼》特種郵票、2008年6月18日發行的《海峽西岸建設》特種郵票等。這些郵票的內容本來就與廈門有較大關系,因此在廈門舉行首發式是理所當然的。還有一些郵票與廈門并沒有多大的關系,但是經過廈門的努力爭取,首發式也安排在廈門。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