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昌縣年產膠囊一千億粒左右,約占全國藥用膠囊產量的三分之一。記者調查發現,在這里,國家明令禁止用作食品藥品原料的工業明膠,通過地下鏈條暗中銷售和使用已是公開的秘密。用皮革下腳料經生石灰處理后制作而成藥用膠囊,鉻含量動輒超標20多倍和40多倍,使用工業明膠膠囊的藥品成為名副其實的“毒藥”。(4月15日央視)
前幾日人們還在懷疑是否吃過明膠老酸奶和果凍,昨日的央視報道無疑又給公眾劈頭蓋臉潑了一盆冷水。“臭皮鞋”沒有通過老酸奶果凍進入消費者肚里,而是通過藥品膠囊的偽裝悄無聲息地踏進患者的胃腸。
想想真是可怕,現在的普通常用藥品中膠囊類制品居多,頭痛發熱的感冒藥,拉肚子常吃的氟哌酸以及各類抗菌素等等,不僅品種齊全,而且從報道中來看,不少藥廠幾乎都在使用這種“毒藥”膠囊,就連某些大型知名藥品企業也不例外,膠囊中鉻(有毒重金屬)含量超過國家標準從數倍到90多倍不等。
在記者的實地調查中,使用工業明膠生產藥品膠囊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為了逃避監管部門的追究和打擊,原料供應企業明知道自己是用工業廢料生產的“工業明膠”,卻強迫膠囊生產企業同自己簽訂“食用明膠”供貨合同以推脫責任;而膠囊生產企業為圖近萬元一噸的差價,居然也欣然同意。更為不可思議的藥品生產企業,明知道這種工業明膠生產的膠囊,鉻含量嚴重超標,危及患者身體健康,竟然也無所顧忌的投入藥品生產使用。而從相關業內人士的話中我們聽出來,全國各地很多年前就有這種膠囊出現,直到兩年前基本上沒有部門過問。這不能不說是我們監管部門的責任缺失。
食品藥品的質量衛生安全直接關系到廣大群眾的生命和健康。的確,在市場經濟社會里,受到利益的驅使,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商家和個人道德意識淪喪,千方百計摻雜使假坑害消費者謀取暴利。而科技的發展,也給這些無良商家提供了花樣不斷翻新的技術條件。因此,查處和打擊食品藥品領域里違法違規現象,不僅考驗監管部門的責任意識,更考驗監管部門的監管智慧。“臭皮鞋”終于以藥品膠囊的形式進入人們的胃腸,膠囊成了“臭皮囊”,還有多少工業明膠在冒充食用膠,是否只存在藥用膠囊之中,這個答案還需要監管部門為公眾揭曉。(大矛)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