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孟超在手術中(圖片由福州市傳染病醫院提供)
7分鐘搞定肝癌手術
探查、游離、切除、打結、沖洗、縫合,每一個動作都透出流暢、堅定、果敢和熟練
肝臟是人體血液供應最豐富的器官之一,在上世紀50年代還屬于手術禁區。
當時,我國肝臟手術的死亡率高達33%,而在吳孟超院士的努力和帶動下,這個數字很快就下降到了60到70年代的8.48%,以及80到90年代的0.35%。而我國肝臟手術5年生存率也由六七十年代的16%左右上升到了今天的53.2%。
吳孟超院士的很多學生,都將老師切除肝癌腫瘤的手法稱為“吳氏刀法”。幾年來,吳老多次回到福州,為家鄉醫院做手術演示。去年9月,他在福建省肝病科學研究中心(臨床部)為一名莆田肝癌患者進行手術,切除腫瘤全過程僅用了7分鐘。
記者跟蹤采訪了這個手術。手術過程中,可以看出“吳氏刀法”的嫻熟、從容。
手術室內,病人已完全麻醉。研究過病情,吳老先是看了看病人,然后站到讀片燈前,右手用力地指著片子上的病灶部位,再次認真研讀病人的片子。幾分鐘后,他轉身走向門外,開始刷手。
一般人都說洗手,吳老卻一直強調是刷手。
他先用水把手和胳膊淋濕,然后把一小塊海綿浸入消毒洗手液,再拿起從雙手一直抹到大臂,等起了白色泡沫,便開始刷。吳老拿一個肥皂盒大小的塑料刷子,用力刷每一個手指?!八⑹质菧p少病人感染的重要環節,也是每個外科醫生都應該遵守的基本要求。”吳老說。洗一遍后,用水沖干凈。兩遍,再沖干凈。洗完第三遍,吳老用消毒好的小方巾擦了擦雙手,然后舉著兩只胳膊,“噔噔噔”走進手術室。
手術開始后,探查、游離、切除、打結、沖洗、縫合。吳老的每一個動作都透出流暢、堅定、果敢和熟練。他特別重視手的感覺,左手探查,右手拿血管鉗、拿刀,如此嫻熟,沒有長期實踐是做不到的。
7分鐘后,腫瘤順利切除。20分鐘后,手術基本結束,縫合也是他親自動手。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