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之名,“拼”起希望
“生活是問題連著問題”,許三多的這句概述,曾引發不少人共鳴;可他沒道出的是,在人們彼此濡沫的氛圍中,生活也可能是溫情疊加、希望充盈。
之于林兆強一家,生活不異于一部扣人心弦的悲喜劇。劫波橫生,讓開頭披上“冷色系”:先是林兆強妻子病發,接著治病錢被撕,讓悲劇“升級”。但在華西都市報的系列報道后,情節陡轉,多家媒體聯動、關注,無數市民也伸援手、獻愛心。
聚沙成塔的善舉,往往比“大愛無言”的虛泛口號,更能打動人心。一起事發偶然的悲劇,引發一場愛心接力。在此間,新聞的力量、愛的重量,凝結成了一條“溫情主線”,串聯起長長的人倫鏈條。
盡管碎錢難以修復,可好心民眾或為“拼錢”懇切獻策,或解囊饋贈,仍令人動容。而林家,也免于“無錢救急”之憂,生活的“界面”重歸完好。這般結局,自然為你我喜聞樂見。
毋庸置疑,若非媒體關注,林兆強式的個體厄運,或許只是信息海洋里的一抹浪花。正是媒體的持續關注,替林兆強架起了希望橋梁。媒體責任感的灌注,“為弱者鼓與呼”的價值鋪陳,猶如溫醇的燈盞,照亮了底層喘息者的幽暗。
坊間溫情鋪就的畫面,也令人唏噓不已。600多個“拼錢”辦法,10多家媒體聯動,銀行竭力援助等,見證了愛心涌動。其中,某些細節無法被遺忘:兩個重慶小伙欲親赴成都,不辭辛勞地拼接碎錢;來自自貢低調的謝先生,更是竭誠相助,以5萬元現金幫助林兆強……心無疆,愛無界,人性不曾缺席。
順著善舉“地圖”索驥,不難發現,保持心靈的柔軟,總能迸發出炙熱的人性暖流;在道德踐履中,每個人都可煥發愛的輝芒。無論是媒體的“為民解困”,還是百姓的慷慨相助,都閃耀著人文情懷的光澤。
可堪尋味的是,一根“他人有苦難”的引線,迅即引燃愛的火花,這股道德潛流,倘能注入公共生活的場域中,又會激發出怎樣的社會能量?當民眾的向善之心,完善著社會救濟的路徑;當緊密的人際依存,編織起生活共同體的情感紐帶,那我們周遭的道德濃度,亦會大為提升。
連日來,華西都市報一直持續跟進報道,林家人的命運始終牽動著全國無數讀者和網友的心,網絡上關心、建議鋪天蓋地而來。在中國,在四川,一場愛心接力正漸次鋪開。
@vista看天下:謝先生往這看,123,茄子!
@斯多亞之放手:平凡的感動?。?/p>
@Feagle8:命運在這一刻將你打碎,也會在另一刻將你拼起,我們要做的是活著,并相信這幅拼圖最終能夠完成。
@木仔娃娃:真感動,謝謝好心人,讓我們心里也暖了。
@一葉微柳:對于這一家,這5萬元是重新燃起的希望,真的非常感動,社會需要這樣的愛!
@論天下事111:愿好人一生平安,愿患者早日康復。
@小陳先生的新鮮事:從銀行職員花費6小時只拼出一張鈔票,到網友發起愛心行動、出謀劃策600個方案,再到熱心讀者愿意出5萬元幫助林兆強……當下世道不冷漠。
@Lanzone:被深深感動了,一是林兆強對妻子不離不棄的愛,二是好心人謝先生的無私大愛。好人一生健康平安。
@何足畏:大清早看到這樣的新聞,很感動。
@網隨心動:我當時就想,一定有好心人來救助的,因為他是這么的無奈。
昨日上午,金堂淮口鎮政府派車送林兆強的妻子袁婷婷就醫。同興社區支部書記賴強說,事發后,縣委、縣政府相關領導作出安排,淮口鎮黨委政府成立工作小組,照顧林家的一對5歲雙胞胎,政府發動全鎮機關干部、群眾為袁女士治病捐款,第一批6000元捐款已到賬。
昨日下午4時,在對林妻長達2個小時的安撫后,林兆強的姐姐林兆碧走出了觀察病區,準備回金堂。
“她現在就像幼兒園的小朋友,不愿呆在醫院。剛才哄了很久,我借口說去簽字,才走脫?!绷终妆陶f。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