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行業自律 培育誠信文化
國務院食品安全辦主任 張 勇
食品安全問題多發頻發,反映出食品行業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問題十分突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懲惡揚善、標本兼治,以剛性外部約束克服“經濟人”的利益驅動;以內在教育激勵引導“社會人”的守法向善。通過嚴懲違法、筑牢道德底線,引導自律、鞏固守信基礎,加強建設、培育長效機制,加快形成食品行業“生命至上、安全為先、合法獲利、取之有道”的道德風氣。
一、重典治亂、嚴厲懲戒,進一步整肅行業風氣。道德是最高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要將強化執法作為構筑行業道德底線的基本手段,深入開展食品生產經營各環節專項整治和重點品種綜合治理,嚴打違法活動、彰顯法律威嚴、形成高壓態勢,使欲謀不軌者有所忌憚,為誠信守法者保駕護航。同時加強日常監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確從業主體基本準則,形成不能碰、不敢碰的“高壓線”,減少失德失信行為的可乘之機。
二、內外結合,強化規范,進一步促進行業自律。完善食品安全投訴舉報體系,落實有獎舉報制度,健全消費者維權機制和懲罰性賠償制度,發展群眾信息員隊伍,構建嚴密的社會監督網絡。健全索證索票、進貨查驗等制度,推進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統建設,促進行業內部自我監督、互相約束。
三、選樹典型,褒揚正氣,進一步加強正面引導。廣泛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等宣傳活動,加強從業人員日常培訓,強化道德倫理主題教育,使尊重生命、維護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四、面向市場,遵循規律,進一步構建約束體系。道德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沖擊所致,解決起來也需要遵循市場規律。要以完善信用記錄制度為基礎,以細化誠信評價準則為保障,以健全負面信息披露制度為支撐,推進食品行業誠信體系建設,推動信用信息電子平臺建設,完善聯合懲戒銜接措施,形成市場倒逼機制,使誠信守法成為企業的市場“通行證”。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