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造假
張天天是李文廣請來的會計。
作為小企業,李文廣請會計很謹慎,一般一個專職的會計,月工資不到4000塊請不到的。這對于他而言,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張天天明白里面的事情。
增值稅由小規模納稅人變為一般納稅人,并不是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方式也隨之改變。所以,公司還是得按照稅務機關給公司的企業所得稅的確定的征收方式來招收。所以,李文廣的公司被改變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并不是因為轉為一般納稅人后的必然行為,是稅務部門對他公司做了重新判斷后做出的主觀行為。
張天天說,按理說,這樣忽然變了,對企業是不公平的。
但是,這幾乎是一個規律避免不了。稅務部門在企業從小規模納稅人轉為一般納稅人起,一般會對企業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方式也重新審查。一旦他們判定計稅方式改變,那就要改變。
而且,固定的會計年度內必須采用同一種計稅方式。如此一來,李文廣的公司之前的10個月需要重新按照查賬征收方式來繳納企業所得稅。
“別說你是10月份才改變了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即使你是12月才轉變的,也要補交前11個月的企業所得稅。”
對李文廣而言,這是晴天霹靂。
接下來怎么辦?只能想辦法。總不能交上這47萬,白干一年啊。
張天天給他的對策是,“補開發票。”只有如此,才能降低利潤。
時間已經到了年底,補開過去一年里的成本發票,對李文廣而言,就像“大海撈針”。他的很多原料提供商,有的小到只是個體經商者,根本就不會開發票。即使開發票,過去一年了,那些零零散散的成本賬,要找到什么時候呢?
“打電話給合作伙伴,能多開就多開。瘋狂的找發票,盡量多的涉及到所有成本的名目。”那些天,李文廣天天給張天天打電話,生怕又出錯。
慌慌張張半個月,在李文廣公司的成本賬本上,增加了100多萬的成本。這些成本全部集中在11月,之前10個月,成本是零。
“你說,這荒謬么,怎么可能呢。肯定是造假啊。”張天天對記者說,她一手出的招數,自己都覺得虛。不過,如果不造假,銷售等于利潤,更荒謬,肯定也是假,對企業又是不公平的。“稅務部門看的是票據,不是你合理不合理。”
和李文廣一樣,面臨著歡喜憂愁的企業身份升級問題的,還有很多。或者說,幾乎所有由小規模企業(特別針對之前定律征收的企業)轉為一般納稅人的當年,稅務部門都會對他們的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也做一個重新的判斷,一旦改變為查賬征收,小企業主們都會經歷這樣一個焦灼階段,“要么,交稅,當年顆粒無收。要么造假。”
在同一個城市,錢亮做的是外貿生意。之前因為賬目不清楚,也采用了定律征收方式,2011年12月,企業轉為一般納稅人,隨之,企業所得稅也改變了征收方式。他的公司也收到了補交40多萬企業所得稅的通知。
辦公室的財務是個小姑娘,嚇壞了。慌忙通知錢亮。
“找發票唄,還能真交啊,那不用吃飯了。”錢亮對《中國周刊》記者說,作為一家進口大宗器械的公司,他保留了生產商提供的進項稅發票,這就抵消了大部分成本。不過,請客吃飯是他們銷售的主要成本,以前不需要這些發票,也就沒注意留,現在,他也只能“搜遍了親戚朋友吃飯的發票”。
錢亮想了個辦法。“做成員工年終獎,賬單上一看,就是巨額年終獎啊。呵呵。”
可報銷的餐費的比例畢竟有限,40多萬的企業所得稅,算是避過去了。
升級為一般納稅人之后,也有企業想方設法把利潤控制在30萬左右。因為,稅法規定,年利潤在30萬之下,可以申請‘微利企業’資格。微利企業的企業所得稅是20%,低五個點。
對于小企業,企業升級成了頭痛的事。做個小規模企業,拿到手里的錢有可能還比認證為規模大的企業更賺錢。
對于小規模企業,因為賬目難查清,多數采用定率征收方式,增值稅升級為一般納稅人盡管不是決定他們一定改變企業所得稅征稅方式的原因,但是稅務部門多數會以此參考,作為企業“可以核定成本賬目”的依據,以此改變他們的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
所以,對于很多企業主而言,轉為一般納稅人,就是個陷阱。
錢亮是個樂天派,他覺得自己還算幸運。“我所在城市還算正規。江浙地方的很多制造業企業,轉化為一般納稅人之后,在增值稅發票這塊都不會讓他們完全抵消的,企業必須繳納現金。這樣一來,這稅就更重了。”
在我國,企業升級為一般納稅人,企業的增值稅率由3%升級為17%,但是,這17%的稅額中,允許通過公司的進項稅抵消一部分。張天天評價增值稅3%和17%的兩種交稅方式,“企業最后交的錢,兩種計稅方式統計出來的結果差不多,因為17%的稅率是可以采用抵扣的。”
如果出現像錢亮說的不許抵消的情況,對企業就是沉重的稅負。
不過,即使能抵扣,對于繳納增值稅,李文廣也并不那么輕松。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