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泰山還要高”
“收入低,并不是說你就不是納稅人”,在制作《人人都是納稅人》期間,高寧越來越發覺眾人的“納稅人意識”需要被喚醒。
他拿網上一則流傳甚廣的西方笑話舉例:一年輕失業者盜取公務員工資而被抓獲,失業者理直氣壯地辯解:“我是在拿我的錢!”在他看來,這聽上去有些荒謬,可說明了這個人知道自己是納稅人,盡管自己沒有工作。
高寧像大多數中國人一樣,畢業工作后,看到工資條上的扣稅欄時,才意識到自己是納稅人。
對于這種情況,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在《我們到底交了多少稅》一文中寫道:任何一樣消費,不管是在超級市場買東西,還是用電交電費,打電話交話費,里面統統都有稅。只不過你不知道而已。國外一般把價和稅分開,居民花的錢里多少是價,多少是稅,都很清楚。而在我國,有意無意地把價和稅混在一起,所以大家搞不清自己交了多少稅。
趙家煦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網站上,查到一份各國家財政支出報告,上面列出了眾多支出項目。在看完的30多個國家里,他發現,中國一欄的空白最多。可是他沒有選擇繼續看下去,一是要交幾百美元的費用,二是覺得看不看都一樣。
還有一個發現讓高寧覺得“非常搞”:據統計,中國現行19個稅種中通過全國人大立法的,僅有個人所得稅法和企業所得稅法兩部,而其他17個稅種的征稅依據,是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制訂的條例或暫行條例。
對于如何表現2010年達到73000多億的總稅收,趙家煦他們曾經想過一個創意:一摞錢一萬,拼出個實際的七萬三千億,然后切成一千等份,摞成一座山。
一張百元鈔票厚度為0.09毫米,一萬元也就是一百張約有1厘米厚,經過計算,他們發現,如果創意實現,把這座摞起來的山和五岳之首的泰山放到一起,“比泰山還要高”。
在嘗試了五次之后,具體負責視頻制作的伙伴張甲軍對他們搖頭:“實在不行,現有機器技術條件下實現不了。”
在最終版的《人人都是納稅人》中,這個畫面只用了不到一萬億。“設備發展之后可能會實現吧,當然,這也說明這些錢真是太多了。”張甲軍說。
趙家煦則開玩笑說:“萬一設備發展速度趕不上稅收增長速度呢。”
《人人都是納稅人》上網后,趙家煦他們也聽到了一些質疑聲。其中,數據的準確性和視頻到底要傳達一種什么樣的情緒,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
對于這些質疑,趙家煦和高寧有所預料。在視頻中,他們注明了“所有數據均來源于網絡、媒體以及《中國統計年鑒》”,他們也承認,自己不是權威統計機構,只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有更準確數據的朋友不吝分享。
其實,對于數據的準確權威與否,負責資料收集的高寧也有自己的理解:“關鍵性數據,你們都想知道的,查不到;查到的,有的差距相當大,有的則完全沒有意義。比如三公支出,有的部門一年1億,有的部門一年1000萬,就這兩個數字擺在那里,你說有什么意義?”
至于視頻傳達的情緒,趙家煦則表示:“不會迎合,里面的事情都是你生活中面對的,有人看完之后,感覺很爽,我們只能算是湊巧擊中了他內心某一塊柔軟的地方了吧。”
今年春節,趙家煦回老家,山東淄博一個小縣城。同學聚會時,有人問他,你在哪工作。趙家煦說,自己開了個小公司。聽完公司名字,同學立馬說,哦,那個納稅人的視頻是你們做的啊。
“喝杯啤酒都得交稅!”同學一邊向趙家煦抱怨,一邊大口喝下了一杯啤酒。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