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落地困難多
法規出臺后,如何落地成為難題。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張丹表示,目前控煙條例普遍存在執法難、取證難情況。她舉例,據1998年深圳特區控煙條例規定,執法主體是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而市衛生監督所表示,自己并不具備該項行政職能;查吸煙和查隨地吐痰一樣,怎樣取證,原有控煙條例也未做明確規定。
“目前全國性公共場所禁煙法規空白,地方性法規可操作性不強。”清華大學法學院王晨光教授表示,地方控煙立法存在很多問題,如法律效力等級過低,抽象規定與口號宣傳較多等。出現違規吸煙時“誰來管”是一個重要問題。
中國控煙協會常務副會長許桂華認為,管理體制問題是控煙的最主要障礙:“現在煙草專賣局與煙草公司實行的是一個班子、兩塊牌子,使政府監管難以到位。”
楊功煥則表示,煙草行業是政府財政收入納稅大戶,導致政府很難對其“下手”。資料顯示,我國煙草行業稅收總額多年位居國民經濟各產業之首。2011年,煙草全行業共實現工商稅利7529.56億元。同時,煙草收入也是不少地方政府的稅收依托。在一些主產地區,煙草業甚至是唯一的支柱產業。
多方出力齊控煙
雖然國內控煙工作仍存在很多問題,但楊功煥表示,必須繼續前行。他建議織就一張由不同層次控煙力量組成的控煙網,上有執法、中有監督、下有公民勸阻,加之監測評估和媒體曝光,才能真正實現控煙目標。
“根本上推進我國控煙工作,首先要把煙草生產者、銷售者和控煙組織分開。”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認為,相互矛盾的主體隸屬同一部門,根本不可能嚴格執行控煙,要注意切斷政府和煙草企業利益鏈條。
“禁煙規定不能成為‘紙老虎’”,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副研究員黃金榮表示,必須明確禁煙工作執法主體,只有在職責劃清,“預懲制”與“問責制”跟進后,禁煙才可能從法規上落到實處。
調動全民參與同樣重要,新加坡保健促進局首席執行官洪合成表示,“若想達到控煙效果,需要動員整個社會,提高公民控煙意識,讓吸煙變得非規范化,并把無煙環境的商業價值推薦給企業。”目前新加坡已成為全球吸煙率最低國家之一,中國或能從中得到啟示。(王燕 任博雅 錢穎超)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