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
點點刷刷 輕松看病
有遠程影像會診 拍片不用出鎮
連續6天不停地咳嗽,讓莆田市城廂區華亭鎮的居民林德全很難受。4月20日上午9點,他來到華亭鎮衛生院,掛號、看診,按醫生要求拍了張胸部正側位胸片。
當天的放射科醫生是林振容和林慶東。在衛生院數字攝影室里,兩人將林德全剛剛拍好的胸片上傳到莆田市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因為胸片情況復雜,兩人決定向莆田學院附屬醫院(下簡稱“附屬醫院”)求助。因為這是一家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也是華亭鎮衛生院定點幫扶單位,負責協助診斷。
林振容在信息平臺的“影像診斷”一欄敲下“符合慢性支氣管炎伴肺氣腫改變,建議必要時進一步檢查。左胸膜肥厚。”然后點擊“發送會診請求”。
與此同時,在車程半小時外的附屬醫院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醫學影像科副主任宋嘉華看到華亭鎮衛生院發來的會診請求。他點開患者檔案,與科主任許祖梅一同仔細查看林德全的胸片和衛生院的初步診斷。
“是不是慢性支氣管炎,臨床癥狀很重要。報告里有必要把這一點寫清楚。”宋嘉華將診斷報告的第一句修改為:“上述影響表現,請結合臨床,如果與臨床相符,首先考慮慢性支氣管炎伴肺氣腫改變。”
“看起來沒差別啊,不都是疑似慢性支氣管炎?”記者問到。
“慢性支氣管炎有幾項典型的臨床表現,比如連續3年病史、每次發病超過2個月。所以單從一張胸片并不能肯定。我們這樣修改,目的是提醒年輕醫生通過更精準的書寫報告,提高技術水平,更準確地服務病人。”宋嘉華說。
這一修改過程,全都清楚地顯示在信息平臺里。林振容將會診后的報告打印出來,交給林德全。林德全聽說他的胸片由附屬醫院的醫生會診,非常開心:“附屬醫院太遠了,我都70歲了,去一趟太難。現在可好了,我在家門口的衛生院都能讓大醫院的醫生看病了。”
一次40分鐘的就診體驗
除了協助鄉鎮衛生院進行遠程影像會診,附屬醫院更多的時間是用于接待每天3000人的門診量。不過得益于較高程度的醫療衛生信息化,該醫院并沒有想象中的擁擠。
上午10點,記者跟隨市民張麗芬體驗了一次信息化服務帶來的便捷。張麗芬胃炎復發,之前幾次都是在附屬醫院治療。她輕車熟路地走到一樓大堂中央位置的便民門診,把居民健康卡遞給當日坐診的副主任醫師。醫師調出張麗芬的病歷,查看病史,并結合當時的診斷開出兩種藥。
隨后,張麗芬走到大堂左側的自助取藥排號機前,刷完居民健康卡不到5秒鐘,機器吐出一張取藥憑證,上面顯示去6號窗口取藥,等待人數6人。趁著等候的時間,她來到大堂右側的自助繳費系統機,用自己的借記卡轉了200元到居民健康卡中。
10分鐘后,張麗芬順利取到藥。整個看病過程不過40分鐘。“以前掛號、看診、檢查、繳費、取藥全部都要排隊,看一次病最少要排五六次。有時候一個上午都看不完。”她告訴記者,“現在至少省了一半時間,我再不用早起排隊了。”
在這些自助服務之外,附屬醫院還能預約掛號、檢驗結果自助取單和實時報銷新農合。附屬醫院院長林海濱介紹說:“我們正在完善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對于多次入院治療的患者,我們已經可以在電子病歷平臺上查看每次診斷內容、患者過往病史、用藥史、檢查單、基本診斷內容和費用明細。”
觀察
醫療衛生的“數字莆田”構想
曾經在很多人眼中,莆田是個“性病游醫走天下”、“民營醫院發達”的地方。
“衛生事業相對滯后,醫療衛生資源非常缺乏,與莆田的經濟與社會水平極不相稱。特別是農村三級醫療服務體系,軟硬件條件均遠遠低于全省其他地市水平。”這是莆田市衛生局局長張亦兵到任時的第一印象。
“我們權衡輕重緩急,一致認為衛生信息化是后發的推力,不能等靠要,必須創造條件上。所以我們做了總投資上億元的信息化規劃,盤活各種資源,把信息化建設作為加強管理,實現城鄉資源共享,提高服務效益,方便群眾的最重要的抓手。”張亦兵說。
莆田市的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步伐,比省里早邁了近兩年。
2008年,莆田在全市范圍內開建區域衛生專網。次年新醫改啟動,其他設區市開始建網時,莆田的專網已經投入使用。目前,莆田的醫療衛生信息化已經應用在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新農合、基本藥物應用和綜合管理五大方面,讓市民看病越來越方便。
短短兩三年時間,莆田如何躍升成為全省醫療衛生信息化“排頭兵”?
采訪中,記者發現,莆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理順組織架構,成立市一級的衛生信息中心,對全市衛生信息化建設進行統籌規劃和統一安排,避免重復投資、重復建設。此外,莆田同時出臺信息化發展五年規劃、衛生信息化建設管理辦法,并建立相關通報制度,將衛生信息化建設與各單位年度績效考評和醫院年度評價掛鉤,形成一套管理制度。
“這筆投入非常必須。因為信息化程度越高,醫務人員和患者被解放的時間就越多。”附屬醫院黨委書記莊惠龍告訴記者,“小病在基層就得到解決、稍微疑難的病癥我們通過遠程會診,醫院就能騰出更多的精力來提高人性化服務,既減少醫患矛盾,又能提升品牌。醫生們也有更多時間深造學習、提升技術。這是多贏的良性循環。”
一張醫療衛生“數字莆田”構想圖在慢慢鋪開。
張亦兵介紹說,去年,莆田又成立了首個地市級衛生信息協會,為衛生信息化從業人員提供學術交流平臺。今年,莆田將完善即時結報的新農合監管服務平臺,通過信息促成城市二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雙向轉診、遠程會診,還將構建一個在線的繼續教育平臺,提升基層醫務人員技術水平。
?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