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的教育引領道德風尚
http://www.caoliu14.com?2012-06-06 10:44? 晏聲耀?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安徽站
我來說兩句
——論愛的教育在張麗莉舍己救人中的作用
近段時間,一個象征大愛大美的名字在各大報刊、媒體中廣泛傳播,引起國人高度關注,讓一度在“小悅悅”等事件中表現(xiàn)出“冷漠”的人心開始有了“熱度”。
張麗莉,一個普通的名字,一個普通的教師,一個普通的人,是什么原因使她能夠在“不敢攙扶老人,不愿救助車輪下小孩”等社會道德出現(xiàn)“滑坡”現(xiàn)象的今天,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毫無疑問,是愛的力量。
任何一個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都離不開一個平臺---教育。任何一次感動人性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都離不開教育這個平臺。
堅持愛的教育,是教育這個大課題中必不可少的選項。教育的目的是感化人,使社會和社會人進步的一個手段和方式。無論是和諧社會、和諧團隊還是和諧家庭,一個中心詞,就是愛。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對愛的追求,特別是在當今這個利益主體多元化、思想道德多元化和價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更要堅持愛的教育不動搖。
堅持愛的教育,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愛人者,人恒愛之。沒有愛的社會是一個冷漠的社會,沒有愛的人,也難以獲得別人的愛。無論是人為師表的教師職業(yè),還是從事其它職業(yè)的人,都要有“大愛”之心。只有人人都充滿愛,才會有美好的明天。
堅持愛的教育,是一個國家長盛不衰的保證。一個缺乏愛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缺乏愛的國家,是一個沒有希望和出路的國家。任何一個國家,在任何時候,如果丟失了愛,使會失去立足的空間,伊拉克是這樣,利比亞是這樣……。
而張麗莉老師,在用事實說明愛的教育作用的同時,又用自身的愛教育了別人。
愛的教育,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棄,這是被無數(shù)事實證明了的。(晏聲耀)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