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溝通邊打“擦邊球”
房產捐贈無先例可循
踏上捐房的慈善之旅,第一步就是公證。雖然李清泉老人在遺囑中注明“遺囑由我親手寫下,無需公證”,但這并不具備法律效力。
首先,要鑒定這份遺囑是由老人本人所立,需要一系列程序:登報公示、筆跡鑒定、遺囑鑒定。按規定筆跡鑒定是“每字50元”,這份遺囑鑒定下來至少得上萬元。所幸鑒定中心負責人獲悉老人的善舉后很受感動,決定不收任何費用。其次,雖然老人沒有子女,但是老人有12位兄弟姐妹。已經過世的,需要一一確認。在世的兩位姐弟,一位在香港,一位在北京,也需要得到他們的書面認可。最后,還要核實老人多種個人信息。
經過多方努力,直到2011年底,公證手續終于全部完成。按照房產估價,公證共花費了5.8萬元,這筆費用先由慈善基金會墊付。
公證完,第二步是過戶?!鞍凑找幎?,房屋過戶涉及營業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契稅、印花稅等多個稅種。如果房屋產權所有人已經去世,遺囑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無需繳納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但其它七七八八的稅費加起來也很驚人。”陳晨說。
經過多方審查和協商,老人捐贈的房產屬于“滿5年普通房產”,可免征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市慈善基金會屬于非營利機構,企業所得稅也可免征。對于契稅問題,按照現行法律,如果把房子過戶給社會團體做工作用房,可免稅。在一次次的溝通下,稅務部門“打了一次擦邊球”。今年4月1日,房產順利過戶到市慈善基金會名下。
第三步——拍賣。按照正常程序,房產將于7月份進入拍賣程序。但是,另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由于樓市的起伏,原先估價400萬元左右的房子,現在估價為260萬元—290萬元。
“關鍵是,還不知道這個價格能不能成交?”陳晨有些猶疑,畢竟,房產市場誰也無法預料。
幸好法律程序已經走到最后一步。房子變現后,按照老人遺愿,慈善基金會計劃到云南紅河建立兩所愛心小學,以老夫婦倆的名字命名。其余資金將作為專項基金,用于資助學生和培訓教師。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