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工作檢查成果 推動各項事業發展
東南網-福建日報7月1日訊(記者 雷光美 通訊員 韓水海 黃國軒) 6月25日下午,大雨初歇,地處漳州臺商投資區的廈漳同城大道先導段又立刻投入緊張施工。在大道預制梁場工地上,大型門機忙碌穿梭。作為漳州今年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廈漳同城大道先導段在第三次省委省政府工作檢查中,接受了檢查組的檢查。
“同城大道建成后,主干道不設紅綠燈,將把廈漳城區間車程縮短至半小時以內。這次工作檢查提振了我們的建設熱情,還進一步激發漳州利用同城化機遇、加快同城交通對接項目建設的信心。”漳州市交通局副局長吳治玉告訴記者。
廈漳同城大道采用雙起點方案,一個起點在龍海角美鎮官路村附近,另一個在角海路廈漳交界處,分別順接廈門的海翔大道和馬青路,最終接鐵路漳州站站前路,全線26.4千米,總投資約80億元。由于投資額大,漳州市和漳州臺商投資區創新投融資方式,實行BT模式,確保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及時建成通車。
“最快速度、最強力量、最高標準、最美景觀”,漳州市對同城大道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為加快同城大道建設,市分管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堅持到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問題,實行每周一反饋、每旬一會商、半月一督查。吳治玉告訴記者,省里工作檢查之后,省發改委即召開項目工可審查,加大了項目推進力度。目前,相關部門正督促施工單位加快各要素投入,倒排工期,力爭2014年省運會前全線通車。
“省檢查組到我們這兒開展工作檢查,體現了對我們這個項目的高度重視。”建設方中交三航局項目部副經理吳仁武說,連日遇大雨,項目業主和建設方進一步優化了雨后施工方案,搶抓施工進度。近日,建設施工中遇到電力不足的難題,漳州電業及有關部門迅速研究供電方案,目前新的供電線路正在架裝。
吳治玉介紹說,結合漳州“田園都市、生態之城”建設,同城大道建設融合了都市慢生活的特點,將整合沿線19個人文景觀、萬畝紅樹林濕地等自然景觀,打造集濕地、水岸、生態、人文、體育、休閑為主要功能的同城大道濱九龍江郊野公園。
近日,漳州召開市委常委(擴大)會議提出,積極推進廈漳同城化,強化“主動對接、深度融合、環灣延伸、同城發展”理念,真正與廈門實現互補雙贏、錯位發展。6月29日,龍廈鐵路通車,漳州從此告別無火車歷史;廈漳跨海大橋完成投資30.4億元,將于今年底試通車;廈漳第二跨海通道(即廈漳海底隧道)目前已完成預可初稿,廈漳城際軌道交通項目在加緊前期工作……廈漳同城化的號角已然吹響。
記者手記
快慢有度
廈漳同城化日益升溫,廈漳同城大道成為其中的亮點項目。
作為城際快速通道,必然求“快”。但漳州選擇的是辯證發展之路,不單純求“快”,在同城大道沿線融合了人文和自然景觀,建設郊野休閑公園,打造城市“慢”生活。
如何把握快慢之間的“度”?
——抓住機遇。漳州看準了跨越發展的歷史機遇,在交通、產業、要素、規劃等方面穩步推進與廈門的同城化對接,大手筆投入。與此同時,考慮到生態保持,力求大建設與大生態和諧共生。
——規劃引領。要發展,又要保護生態,沒有一個科學的規劃做不到二者兼得。漳州將城市發展定位為“田園都市、生態之城”,以生態為核心,以規劃為引領,實施了卓有成效的規劃工作,從招商引資、交通建設、城市布局到鄉村美容等,實行規劃全市全覆蓋。
——能力保障。抓住良機,落實規劃,關鍵在人。在同城化項目建設,乃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漳州注重挖掘“人的力量”。每一個建設發展團隊都實現強有力的執行,提升干部作風建設,激發干事創業的熱情。
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漳州的“快”“慢”選擇,體現的正是這樣的執政理念。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