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數據”怎么就不“稍加分析”?
發布與奢侈品相關的市場信息,“世奢會”將之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使命”,借以揚名立萬、制造影響力。而每當它發布信息,即刻便成各種媒體包括國家級主流媒體的新聞素材。
以今年年初《華人春節海外奢侈品消費數據監控報告》為例,這個并未說明調查數據來源與調查方法的報告稱,“世界奢侈品協會統計:春節期間,中國人在境外消費累計達72億美元,比預計數額增長了15%,創歷史最高點,以上消費分布為歐洲46%,北美19%,港澳臺35%,消費目標為名表、皮具、時裝、化妝品香水……數據證明,中國人已經成為節假日境外最具奢侈品購買力的消費群體,居全球之首”。一時間,這些數據和結論在網絡和傳統媒體上廣為傳播。
其實只要稍加分析,便會生出疑竇:這個“監控報告”標注“數據周期”為“2012-1-1—2012-2-1”,為期1個月,發布日期則顯示為“2012-02-0402:52”,這表明,當佳節期間國人在歐洲、北美、亞洲以及港澳臺地區的消費尚在進行中,“世奢會”就匯集到了種種信息,而且在截止時刻之后的數十個小時里,便精確計算出了世界各地市場的消費總額和其中奢侈品的份額、持中國護照者的消費份額等等——效率之高、能力之強,是不是有點超乎常識?超乎常識的東西果真可信?
據報道,早在去年,商務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梅新育就指出,“世奢會”在一個會上現場發布的數據“極度夸張”,而且報告本身自相矛盾:一面稱2010年中國旅游者在境外的支出總額是549億美元,一面稱其中奢侈品消費為500億美元,而按照當年中國總共出境人數5700多萬人次計算,平均每個人只花費80多美元食宿和游玩的費用,怎么可能?而一名“世奢會”前員工最近披露的內幕是,就在這個發布會頭天晚上,幾個員工通宵達旦在網上扒資料,活動前幾個小時,這個數據報告才拼湊完成?;顒咏Y束后,因為數字給人揭出了洋相,“頭兒”對下屬大發雷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