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7月12日訊 (通訊員 鄧飚)?廖戊蓮,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吳地村村民,現年65歲的她已經鬢間白發,可平凡中的她,在用樸實無華行動感動周圍的人,在廣大群眾中傳為佳話。面對別人的稱贊,她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在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知道她的人都說:“她是孝媳、是賢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廖戊蓮同志已在吳地這個小村莊生活了40多年,生育4個子女,有一個87歲高齡的婆婆,是其老公的繼母。現跟其大兒子生活,兒子兒媳長期在外打工,丈夫經常下地干農活以貼補家用,照顧婆婆的重擔就落在了廖戊蓮一個人身上。家庭條件本來不寬裕,2009年婆婆患上嚴重老年癡呆,長期臥床休息,吃喝拉撒全靠別人照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廖戊蓮開始擔負起了給婆婆喂飯、喂水,洗臉、穿衣等繁瑣的護理工作。無論是日復一日的端湯送水、洗臉洗腳、揉肩捶背,還是每周一次的洗頭洗澡、擦身換衣等,廖戊蓮都從未落下過一次......
如今,照顧婆婆已經成為廖戊蓮每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的生活節奏樸實而簡單。每天早晨6點多起床,為婆婆倒掉大小便盆。早晨將婆婆叫醒,起床以后,將婆婆的被褥曬在太陽下,隨后為婆婆做早飯。每次吃飯前,她都先是給婆婆圍上圍兜,然后把婆婆的嘴掰開,就像小時候母親給自己喂飯那樣,一勺一勺地把飯送到婆婆嘴里,每頓飯都得喂20多分鐘。她還經常半夜起來給婆婆換尿布,定時翻身。在炎熱的夏天,為了防止母親生褥瘡,她除了白天給婆婆洗腳、洗臉,另外還給婆婆擦爽身粉。婆婆年老體弱,平時一有個感冒咳嗽,她都及時帶領婆婆去醫院治療,直到治好為止,生怕出現什么差錯。經過廖戊蓮的精心護理,老人的病情終于有了好轉,偶爾能下地做一些簡單的活動。有時鄰居夸她孝順,她總是不好意思的笑笑說:“人都有老的時候,我這么做是應該的。”
過度的操勞,使廖戊蓮看上去比同齡人蒼老許多,滄桑的臉龐,粗糙的雙手,無不顯現出她付出的艱辛與汗水。患難顯孝心,日久見真情!生活的重擔壓不倒這位善良、堅強的女人,她會承載著愛心、孝心一路走下去。
我們深信,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社會的今天,我們身邊一定會出現更多的、千千萬萬個廖戊蓮,和她們一樣,把自己的愛、把一片赤誠之心奉獻給社會、奉獻給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們。那么,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乃至我們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