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筆者從荔城區鎮海街道了解到,長壽社區黨支部日前先后被福建省、全國評為“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便民服務就是最大的黨務!”這已經成為該社區黨員們耳熟能詳的口號。該社區有116名黨員,他們凝成一條繩,合力創建文明和諧社區,一舉捧回眾多全國、省級榮譽;先后三期的拆遷工程,600多拆遷戶無一越級上訪;黨支部把勤儉持家當作“傳家寶”,幾經艱苦創業,小小社區的集體固定資產從原先的數百元現金拓展到3000多萬元……
在創先爭優活動中,該社區黨支部、社區兩委成員自覺把居民的大事小事裝在心里,熱心奔波,不辭勞苦。
一次偶然的機會,聽說一位在山西經商的年輕人想回長壽社區辦廠,卻苦于人生地疏。原社區黨支部書記宋珍蘭聽說后立即多方奔走,千里迢迢引回了這個項目。很快,這家工廠的生意紅紅火火,成為規模企業。至于居民開個小店擺個攤的,只要能幫得上忙的,她從不說半句推辭的話。
前年6月,社區有一對名叫鄭文財、鄭厚欽的父子,父親已90歲高齡,兒子也62歲了,因家庭變故父子倆無家可歸。社區兩委干部深表同情,騰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的新宿舍給老人住。去年8月,鄭厚欽患晚期肺結核,傳染性很強,連幾家大醫院都不肯收留。支部一班人克服畏難情緒,大膽走進老人房間,幫他料理生活。老人病逝后,大家又買來壽衣為老人送終。老人唯一的姐姐哭著對宋珍蘭說:“謝謝您,我們鄭家世代都不會忘記您的大恩大德!”
為了把社區建成居民的溫馨家園,黨支部多方籌資,完善一站式服務大廳建設,在社區開設黨員、民政、流動人口、計生、勞動保障等服務窗口,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黨支部還創造性開展共駐共建活動,與區檢察院、區法院、區科協等駐區單位結對子,幫助解決社區建設中的熱點、難點問題。
社區黨支部和社區兩委一道,艱苦創業,努力拓展創收項目,加強集體資產的創收和管理。如今,社區集體固定資產已從過去的只有560元發展到現在超過3000萬元。有了錢,社區黨支部把錢用在刀刃上。去年,社區作為全省居家養老工作試點,籌資興建了集廚房、餐廳、宿舍、娛樂室、閱覽室于一體的多功能居家養老服務站,深受居民的歡迎。
此外,加強社區治安管理,投入6萬多元安裝夜視探頭,黨員干部帶班24小時流動值班巡邏。技防、物防、人防并舉措施,使居民充分體驗“平安長壽”的幸福感。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