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綜合整治,優化環境。開展省道官九線上蔡-鎮區環境整治,新架設路燈5公里,實施弱電管線下地,搬遷荒石料廠、廢品收購站,清理破損、陳舊店面牌匾,規范設置戶外廣告,實現統一美觀、規范有序;突出抓好“四旁”綠化美化,推行喬、灌、草等樹種立體搭配種植,綠化面積8.77萬平方米,實現“見縫插綠、拆違建綠、能綠則綠”,打造一條綠色景觀長廊。深入開展龍美溪流域專項整治,涉及人口2.78萬人,流域總長23公里,綜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等措施,建設漂浮物攔截設施9處,整改生豬養殖戶49戶,整改垃圾箱144處,進一步優化水體環境。實施房前屋后整治,拆除亂搭亂建、廢棄建筑1.35萬平方米,實現墻無殘壁;推進建筑立面改造,學習借鑒永春經驗,采用簡歐風格對新建房屋進行“穿衣帶帽”,借鑒閩南大厝風格整修舊房,利用線條勾勒再現閩南建筑的古樸美觀,完成新房舊屋立面改造250戶,面積5.78萬平方米。
4、典型引路,全面推進。選擇群眾積極性高、具有田園風光特色的大學自然村作為村莊環境綜合整治試點,突出生態、體現特色,以點帶面、全面推開,示范帶動上沈、下店、圳仔乾等周邊自然村主動參與村莊環境整治,逐步建成“田園風光優美、房屋整潔美觀、生態景觀雅致、城鄉綠化一體”的生態宜居新村。新建上蔡農貿市場1300平方米,解決長期困擾農村的“馬路市場”問題;建設人工濕地,實施雨污分流,實現生活污水集中處理;鋪設3.2公里步行道、自行車道,連接上蔡鄉村公園,配套建設老年人活動中心、農家書屋、門球場、停車場、慈濟宮等,使一個荒涼村莊變成群眾休閑娛樂的“慢客島”。重點串聯福友生態農場、青年果場、閩南大厝等重要旅游節點,加快發展生態休閑、農家樂等旅游產業,致力打造“中國慢客村”。
5、強化管理,長效運作。制定實施《上蔡村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村規民約》,建立健全村莊環境整治長效管理機制,發動村民參與監督管理,進一步鞏固提升環境整治成果。組建村莊綜合整治工作隊伍,加大巡查督查力度,突出抓好市場經營、道路交通、戶外廣告、河道管護等重點工作,嚴厲打擊亂搭亂建、搶建違建等行為,確保村莊規劃真正落實到位;成立衛生保潔專業隊伍,實施門前環境衛生“三包”制度,設置垃圾池、垃圾桶,購置垃圾運送車,實現垃圾定點堆放、定時清運、集中處理;聘請設施專業管理人員,強化公共設施、花草樹木日常管理,推動設施管護、綠化養護規范化、制度化、長效化。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