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磚:孝無標準,愛在心中
記者在網上《銳評論》第85期的“小浪調查”相關調查問卷看到,投給“全部做到了,是標準二十四孝子”這個選項只有8.6%,投票“只做到部分,繼續努力”有76.3%,至于“有些根本做不到”的占了15.1%。另外,微博中一項名為“新24孝大家做到了幾條”的投票顯示:24條的占12.5%,21-23條的占6.3%。
網友們紛紛吐槽,許多網友認為新“24孝”的24條“標準”想要都做到很難,并表示孝順沒有確切的準則,只要自己心中有孝順的心,處處就是孝順的表現。
微博網友“上官飛燕LG”說:“我覺得孝順重點不在于這24項行為,而是心,有一顆孝心每時每刻的行動都是孝行,都在盡孝。”同樣,“與光狂奔”認為遵不遵守也沒多大效果,這“24孝”算給我們提個醒罷了。
網友“陳楷高考2013”則認為:“孝不是形式,而是心中對父母愛的行動,只要能在自己有生之年別讓自己后悔給父母的太少就可以了!父母老了,給他們一個問候,關心他們,讓在遠方的他們放心,自己努力學習,這些都是孝,孝不是掛在嘴邊,而是放在心里的,愛他們,就讓他們放心。”
專家:新規過于絕對化需變通
針對新24孝標準引發的討論,記者也采訪了福州金秋老人護理院院長顧志萍,她認為:“新的規定太絕對化了,而且有很多都是泛泛而談,我想現在在快速發展時代背負巨大工作壓力的年輕人很難都做到。”
顧志萍說道,“孝與不孝不是那么幾個字就能說得清楚的,當然有一個緊跟時代發展的風向標也是不錯的”。她認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文化作為中國人一項基本的道德理念,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到絕大多數年輕人。
福建省老年人基金會常務副會長李宗明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規定,“老人也有自己的權利,學會上網、喪偶再婚等都是老人固有的權利,子女不僅不能干涉還要教導老人”。同時,他也表示,每個家庭、老人、子女的狀況都不一樣。“做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李先生認為,新24孝的內容值得提倡,但不能作為評判孝與不孝的標準。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08-20東南網事:新“24孝”出爐 我們還是孝子嗎
- 2012-07-1860歲孝子為母當5年“車夫”
- 2012-05-29病重父想看杭州 唐山孝子取全部積蓄帶父母逛西湖
- 2012-05-28“獨腿孝子”拾荒多年奉養老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