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筼筜街道育秀社區黨委書記吳哨兵:文明城市的創建需要每一個市民的參與,市民個人的文明素質提升了,城市的文明氛圍也就漸漸形成了。我們社區的居民很大一部分是機關干部、醫生、教師,素質比較高,大家會積極參與到文明創建活動。居委會每周三晚上會到居民家中,上門傾聽他們對文明社區建設的意見,并且發放文明城市宣傳材料,普及文明創建知識。我印象很深的一次是,社區在開展文明城市知識問答活動時,原本是要求市民舉手回答,結果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出了答案,說明文明創建活動已經深入人心。目前,社區已經有將近500人的志愿者團隊,社區里很多黨員、老人、小朋友會自愿參加到清洗廣場、打掃樓道的活動,以自身行動踐行文明。
●開元街道工作人員陳暉:開元街道地處中心城區,一直承擔著繁重的文明創建工作。我們充分利用商業街廣告牌、社區宣傳欄、LED顯示屏,向市民宣傳文明創建知識,展示文明創建成果。另外,指導各社區學雷鋒志愿服務大隊開展關愛身邊空巢老人、殘疾人及外來務工人員志愿服務工作也是工作重點。每個月組織志愿服務隊下到社區,幫助轄區內的弱勢群體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傾聽他們的心聲。記得有一次,在下社區途中遇到一位行動不便的老大爺,衣衫襤褸,我們就主動上前攙扶老大爺。后來才從居委會了解到,他是轄區內一位獨居老人,平時也沒人照顧。多方聯系下,志愿者與這位獨居老人結成了幫扶對子。
相關
城市義工用愛守護鷺島
“作為一名普通市民,我在享受社會給予我服務的同時,內心也有一種為社會提供服務的渴望,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與方式。直到今年6月7日看到‘感恩生活愛心思明’城市義工志愿者活動要到中山路文明宣導后,我渴望服務社會的愿望終于實現。”這是市民沈雅玲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
今年6月以來,思明區啟動的“感恩生活 愛心思明”城市義工志愿行動成為沈雅玲邁出志愿者服務的第一步。不管活動的形式,沈雅玲帶著女兒一次次參加城市義工活動,“一路走下來雖然辛苦,但是通過付出,不僅幫助別人,也充實了自己。”
在思明區,每周六你總能看到和沈雅玲一樣頭戴紅帽子,身穿紅馬甲的城市義工。截至目前,城市義工志愿行動已經累計舉辦12場不同主題的志愿行動活動,共吸引450人長期參與,年紀最大的68歲、最小的不到10歲。
接下來,思明區將通過小分隊結對幫扶與團體活動相結合的形式,繼續開展志愿服務。同時,搭建義工管理平臺,設立義工接聽熱線,成立義工服務項目庫,并考慮實行義工預約服務制,打造城市里的第二“110”。
義工們的行動,讓我們看到“愛的天使”正守護鷺島的每個角落;他們架設“愛與快樂”的橋梁,在每個人心中播下了愛的種子。
文/本報記者 吳曉菁 見習記者 梁辰
圖/本報記者 王協云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