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嶺大氣監測
2010年開始
監測PM2.5
在六一路福建省機械科學研究院的樓頂上,有一個白色的房間,房頂上裝有空氣采樣裝置,這是福州最早的一批空氣自動監測國控點之一——紫陽監測點,也是福州最早的PM2.5自動監測點。
市環境監測站自動監測室主任余華介紹,早期,福州的環保監測設備,只能進行空氣質量周報。2000年6月5日,福州在五四北路安裝了空氣自動監測系統,并以該點數據代表福州市總體水平,實現了空氣質量日報。2001年,空氣自動監測點增加了紫陽、師大、楊橋西路、鼓山和馬尾快安。此時,福州共有五四北路、紫陽、師大、鼓山四個國控監測點,楊橋西路和馬尾快安為市控點。空氣質量日報數據采用五四北路、紫陽、師大的數據,監測項目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2011年,楊橋西路、馬尾快安也成為國控監測點。目前,福州共有6個空氣自動監測國控點,除鼓山作為對照點外,其余監測點的數據經統計,得出福州每日空氣質量日報數據。
2011年10月,我國多地灰霾天氣造成嚴重大氣污染,PM2.5迅速成為社會熱詞,引發福州市民高度關注。然而,早在PM2.5走入老百姓視野的一年多前,福州就開始了PM2.5監測。
余華說:“2010年下半年,福州就在紫陽監測點添置設備,開始了PM2.5的科研性監測。2011年下半年,福州開始監測臭氧和一氧化碳。今年1月1日起,五四北路、紫陽、師大、楊橋西路和馬尾等5個點全部要監測PM2.5。目前的監測的項目還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臭氧、一氧化碳,這些數據都會實時傳回市環境監測站。”
按照國家要求,今年底,福州將實時公布PM2.5數據。
2003年起,市環保局已在福州市主要河流的干支流、重要支流匯入口及河流入海口、重要湖庫湖體及內河等斷面上建設了11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監控包括三江流域在內的3條河流、3座湖庫和1條內河的水質狀況,監測項目包括水溫、pH、溶解氧(DO)、電導率、濁度、高錳酸鹽指數、氨氮。湖泊水質自動監測站的監測項目還包括總磷,部分點位還自動監測揮發酚、六價鉻。監測數據同樣實時傳輸到環境監測監控中心。
(福州晚報記者 何佳媛/文 葉誠/攝)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