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解決城關教育資源緊張的情況,德化教育局今年秋季新增鵬祥中學,可解決300多名學生入學。
本報訊 (記者 黃雅珊 實習生 盧華冰 文/圖)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德化農村學生大量涌入縣城,使得農村學校大量撤并,加劇了城關教育資源的緊張。8月27日,本報5版關注了該現象。
那么,怎么應對德化目前緊張的城關教育資源呢?
“目前正處在難受期,我們期待陣痛后的舒緩。”德化教育局德育宣傳股陳文滔股長說。
2600人的學校只有400人是本地的
8月29日是德化第三實驗小學(下簡稱三實小)5個一年級班級270多名新生注冊的日子,這其中包含了170多名進城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
來自美湖鄉的林曉娟2歲多就隨父母進城了,在父母帶領下來報到的她顯得特別欣喜,“學校好大好漂亮啊。”“女兒能電腦派位來這讀,我們很開心啊。”曉娟的父母在縣城一家陶瓷廠打工,對學校環境相當滿意。
張智強來自葛坑,他的父母在一大型陶瓷廠打工,根據政策,他被照顧到三實小上學。面試后,他就興高采烈地在學校里到處轉。“來縣城讀,孩子才能有好前程啊!”張智強的父母說。
范依婷來自三實小招生范圍內的園丁新村。相比進城務工人員,她的父母就顯得相對平靜一點了。個別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長甚至有點擔心,“班生數那么大,老師照顧學生的精力會不會減少啊?”
三實小的曾昭堅副書記介紹,1994年時三實小還只是龍潯鎮丁溪村的一所農村完全小學,名為“丁溪小學”。隨著90年代中期農村學生開始來校就讀后,學校的辦學規模開始擴大:2002年學校擴建了一棟樓;2007年“丁溪小學”更名為“第三實驗小學”,性質也從村級小學升為縣直小學;2009年學校又新建了一棟可容納1200多名學生的教學樓。據該校教務處葉副主任介紹,三實小是目前縣城里接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數最多的小學,在這所2600多名學生的學校里,只有400名是本地學生,其他的2000多名學生都是進城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