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配音:一條長500米、寬10米的水泥路建成之后,極大改善了大田二中的辦學條件。曾經又臟又亂的大田二中,如今成了花園般的學校。聽說文江中學的師生們缺少運動場所,陳興光捐出十萬元,為文江中學蓋了一座燈光球場。文江中心小學的孩子們沒有電腦,信息技術的課程開展不了,陳興光二話不說,掏出二十萬元,為孩子們建成了多媒體教室。
26、主持人:陳興光捐資助學,從來不圖孩子將來對他有什么回報。甚至很多受他資助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是誰在資助他。但是他對受資助的孩子,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將來有能力的時候,去幫助那些需要他們幫助的人。
27、大田縣文江鄉民營企業家 志愿者 陳興光:每個人都一樣,對社會都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我對社會的貢獻,不管是一塊錢也好,一百塊錢也好,一萬塊錢也好,十萬也好,只要他有了這顆感恩的心,對社會伸出援助的手,我就覺得都是非常可貴的。
28、配音:2003年的那個夏天,對于朱坂村的廖之昊一家來說,是個喜憂參半的日子。一天之內,郵局送來了兩份大學錄取通知書。廖家的一對雙胞胎姐妹,同時被大學錄取了。姐姐廖雪園考上了漳州師范學院,妹妹廖雪春考上了泉州師范學院。這本是件令人高興的事,可是對于貧困的廖家,卻是一件揪心的事。
29、大田縣文江鄉朱坂村村民 廖之昊:我跟老婆倆人眼淚都掉下來了,人家都很高興,我真的是眼淚都掉下來了,我說怎么辦呢?沒錢,有什么辦法呢?
30、配音:當時廖家的大兒子正在上大學,再加上兩個女兒的學費。單靠種田為生的廖之昊,實在是無力支撐這筆開銷。萬般無奈之下,廖之昊只好找到陳興光,開口借錢。
31、電話采訪廖雪春:那個時候陳興光老先生非常細心,因為我們那邊有習俗,就是說如果有誰上了大學,別人就會包一個小紅包。當時他了解了情況之后,轉身之后,就拿了兩個大大的紅包給我爸。那時候他的意思就是說你小孩子上大學,我就包兩個紅包給你,他也沒有帶著那種我是饋贈給你的那種感覺。就是他也不想刺傷你們(自尊心),改用紅包的形式來表示?唉,對,因為我們家跟他也沒有太大的交情,所以這位老先生是非常非常細心的。
32、大田縣文江鄉朱坂村村民 廖之昊:她們非常高興,我說這是陳總一個人包一包給你,多少錢我也不知道,是用紅紙包的,一個女兒一包,她們數100、200、300……最后兩個人就三四千元啦。這樣學費就解決問題了。
33、配音:在陳興光的資助下,2007年,倆姐妹大學畢業后,分別在廈門、廣東當上了老師。她們沒有忘記陳興光的感恩回報社會的教誨。面對貧困的孩子,她們伸出了自己的雙手。
34、電話采訪廖雪春:我也碰到過這樣一個孩子,他成績是中等偏上的,所以說我就跟他說,你就好好讀書,如果說到時候真的湊不齊錢的話,我幫你去墊錢。你也想幫助他?對,因為我們原來也碰到過這種困境,是吧,所以很有體會。
35、大田縣文江鄉民營企業家 志愿者 陳興光:人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情,做多少貢獻,這就問心無愧嘛。到老了,也就沒有什么遺憾了。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