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病,常常使一個普通家庭,甚至是小康乃至富裕家庭陷入窘境。但如今隨著新農合的全面鋪開,從昔日擔憂因病返貧到如今感受報銷比例逐年提高,讓更多人的健康有了更強保障。
□本報記者 葉舒雯
從“舍不得”到“多劃算”
在2009年,家住泉港區山腰鎮的阿婷一度成為周圍親戚“做工作”的對象,因為她時常想著要退保,理由也很簡單:“20元,對一個家庭來說不是大數目,一年一家三口交60元,但我總覺得沒什么用,不如去掉這筆開支。”
如今,阿婷可再也不這么想了,反而十分慶幸當初聽了親人的勸,打消退保的念頭。原來,這兩年,她的母親因患“三高”,看病買藥的錢花去1000多元,“新農合給報銷了700多元,我們自己才支付兩三百元。”這讓阿婷真正感受到新農合帶來的切身優惠,對這項政策的了解也更深。她表示,別看現在籌資標準提高了,但報銷比例也逐年提高。“我們現在一個人一年交50元,一個家庭3個人交150元,可是你看,報銷一次就1000多元,這得交多少年才能交到呢?如果沒有參加新農合,參保的錢省了,看病的錢得掙多久?更別說遇到大病的情況。”
觀念轉變的背后,是新農合“保障傘”越撐越大,是人們“自掏腰包”的比例越來越小。自2004年安溪縣試點,2007年全面推行新農合制度以來,我市新農合制度已實現全覆蓋,參合人數達到556.51萬人,參合率達99.47%,補償比例三級、二級和基層醫療單位分別達到50%、70%和90%。
提標、擴面的同時,農民報銷也越來越方便,2010年社保卡在全市開始普及,如今,泉州人迎來看病直接刷卡、只交個人支付部分的便捷時代,不用再幾番折騰辦就診卡、辦報銷手續;隨后,2011年,“就診一卡通”終端投放,農民持社保卡看病,無需再在醫院預存就診預繳金,只要利用社保卡的銀行卡功能,就能在醫院的POS機上直接刷卡,支付個人費用部分。更令人欣喜的是,到今年底,我市范圍內還將實現跨縣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報,跨縣打工的農民住院報銷再也無需兩頭跑了。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