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從拒之門外到主動擁抱
十幾年前,吉林漫畫家金城懷揣打造一個動漫王國的夢想去工商局登記注冊漫畫公司,沒想到竟被拒之門外,理由是企業注冊門類里沒有這樣的公司。金城說:“那個時候大家還不知道,文化可以作為產業來發展。”直到2000年,隨著“文化產業”一詞被寫進中央的正式文件,創辦文化企業的熱潮席卷全國,金城才夢想成真,于2002年創辦了《漫友》。
這一戲劇性的轉變只是發生在過去10年里的一個小插曲,但卻凸顯了中國文化發展理念的巨大變遷。從12年前中央文獻中首次使用“文化產業”一詞到2009年國務院發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再到2010年中央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10余年間,文化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自發到自覺,顯示出驚人的活力和美好的前景。
據國家統計局2011年發布的數字,2010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達到11052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2.75%。其中北京、廣東、江蘇、山東4省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均已突破千億元,成為當地的支柱性產業。
文化產業正在推動中國向世界出版大國、影視大國、動漫大國、演出大國邁進:2011年,我國新聞出版業增加值突破1.46萬億、電影票房突破131億元、動漫產業突破470億元、演出155萬場、觀看演出的觀眾7.4億人次。
十八大代表、中國出版集團總裁、黨組副書記譚躍說:“作為一名文化體制改革的親歷者、實踐者和見證者,近10年來,給我思想沖擊最大的觀念就是,一個文化企業一定要順應市場化改革的歷史潮流,遵循市場經濟和文化產業的基本規律,不僅要成為一個自主經營、自我約束的市場競爭主體,還要成為一個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文化貢獻和市場價值有機結合的,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的文化企業。”
他的觀點也得到了十八大代表、商務印書館總經理于殿利的認同,于殿利說:“文化產業的大發展與轉企改制有直接關系。發展文化產業就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文化產業又叫文化創意產業,沒有人的創造性的發揮,文化產業就失去了根本。因此,我認為最近10年里,就文化發展理念而言,影響最深刻、最深遠的莫過于‘轉企改制’。這的確體現了國家新的文化自覺。”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11-02龍海市獎勵2011年度優秀文化產品和文藝精品
- 2012-11-01關于組織學習運用《福建省學雷鋒志愿服務文化系列叢書》的通知
- 2012-10-31綠色生態的文化價值——華安文化建設走筆
- 2012-10-31生活中鄰里相處禮儀 手表文化與佩戴禮儀
- 2012-10-31[手表禮儀]手表文化與佩戴禮儀(組圖)
- 2012-10-31龍海文化大樓本月底可投用
- 2012-10-31薌城加快旅游產業發展 將突出生態文化工業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