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忙碌5小時他春節也不休息
汪林炳的孫子說,汪林炳每天凌晨5點鐘起床,6點準時出現在環湖路上清掃,“下午再做一次保潔,每天工作5小時以上,僅1.5公里長的環湖路就要清掃3個多小時。”
“每天從家里到環湖路就要走1個多小時。”汪林炳說,雖然從家到環湖路只有1.5公里,但是93歲高齡的他,加上左眼失明10多年,走路很慢,往返一趟就要2個多小時。
環湖路上,老人拿出自己制作的掃帚,是用竹枝和幾根木棍綁成的。“制作得很簡單,掃完就放在路邊,下次接著用。”汪林炳說,剛開始,雖然是制作很簡單掃帚,仍有人拿走,“后來曉得是我汪老頭的,就沒人拿了,我就幾百元退休補貼,除了自己開銷外,還要接濟患病的二兒子,為了節約開支,只能找桉樹枝或竹枝自己做掃帚,不知道已經用爛了多少把。”
現在,老人還在環湖路沿途設置了垃圾筐,散步的行人亂丟垃圾的行為越來越少。
建公廁修道路他出錢又出力
2008年,環湖路打掃干凈后,汪林炳又發現一個新問題:場鎮居民到環湖路休閑散步的人越來越多,由于沒建廁所,讓一些內急的人覺得很不方便。于是,老人萌生了修建一個簡易公廁的想法。
在環湖路中段的一塊開闊地,他先掏錢請人挖了一個土坑,用水泥、河沙進行硬化,然后讓兒子幫忙買來塑料布,將土坑圍起來,上面撐上一把遮陽傘擋風雨,旁邊的一棵大樹上掛著手寫的“廁所”的木牌。廁所搭建成功后,老人還用自制的盛水用具,在里面裝滿從湖里取來的水,供方便后的行人洗手。
由于受三岔湖水長期的拍打、沖擊,環湖路有長達20米的路面下的土層被不斷沖走,不僅影響環湖路的使用壽命,還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今年8月,湖水退去后,汪林炳立即挑來泥土,把原來沖走的土層一點點地填滿夯實,然后到處收集廢棄的半截磚頭,密密麻麻地砌在土層外面,避免了土層再次流失。
汪林炳說,雖然活到90多歲,但幾乎沒有住過院。“我生活很講規律,每天都起很早,夏天5點起來,冬天5點半就起來,然后煮早飯吃,再出去散散步,午飯和晚飯都是‘一鍋煮’,就是肉、菜、飯煮一鍋,加上年輕時經常吃面食,所以身體呈堿性,很健康。”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11-05平和縣安厚中學學生會組織志愿者進行義務勞動
- 2012-10-26農林大“藍鷹”義務修電腦8年
- 2012-10-09執法巡邏還兼當義務"導游" 路面一待就是十幾小時
- 2012-09-29古田志愿者下基層義務服務群眾
- 2012-09-27將免費進行到底 退休老人到漳浦為學生義務修車
- 2012-09-27鶴塘鎮義務消防隊黃昭汀:生命的1/4獻與"義務"
- 2012-09-26福建省敬老月啟動 9個義務服務臺為老年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