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家園——福建海島鄉(xiāng)鎮(zhèn)行 湄洲鎮(zhèn) 2012-11-07 09:47? ?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
每年農(nóng)歷三月廿三和農(nóng)歷九月初九,媽祖祖廟都要舉行盛大的祭典儀式。 |
情牽兩岸的美妙樂章 一個大門分兩扇, 進進出出一家人; 一道海峽連兩岸, 世世代代一條根。 無論家里無論家外, 血濃于水情意深; 無論此岸無論彼岸, 同宗同祖中華魂…… 因為剛剛捧回全國“五個一工程” 優(yōu)秀歌曲獎,這些日子,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副秘書長唐炳椿總是沉浸在興奮的狀態(tài)里。 “長期從事兩岸交流工作,我目睹了臺灣同胞駕船直航湄洲媽祖祖廟朝拜媽祖、尋根認祖的感人盛事,感受了兩岸同胞在災害面前無私援助的骨肉親情,也見證了兩岸同胞為媽祖信俗申遺合力抱團的協(xié)作精神,這些都是我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唐炳椿說。 2010年10月,他完成了歌詞的寫作。時逢中央電視臺、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舉辦“唱響中國”征歌活動,省委宣傳部領(lǐng)導一眼“相”中了這首歌詞,希望能請一位臺灣同胞譜曲、演唱,共同完成歌曲的創(chuàng)作。找誰合作?唐炳椿立即想到一直以來同樣熱衷于促進閩臺文化交流的臺灣音樂人彭立,她很爽快地答應了。 接到邀約,彭立興奮、緊張得血壓都高了。她一遍遍地回想自己目睹的兩岸同胞骨肉情深的感人場面,尤其是“5·12”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臺北市政府舉辦慈善籌款晚會,臺灣民眾踴躍捐款捐物……長久積淀的感情終于釋放出來,動人的旋律在筆下流淌。而后,彭立還自掏腰包在臺灣完成歌曲的錄音。 這首“臺灣錄音、湄洲中轉(zhuǎn)、福州指導、北京合成”的歌曲一炮打響,從全國1.8萬部作品中脫穎而出,位列全國十大優(yōu)秀歌曲第6名,也是唯一由兩岸同胞聯(lián)手創(chuàng)作的入選歌曲。今年9月,又奪得“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歌曲獎。 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薛藝兵評論,《兩岸一家親》歌詞采用比興手法,用樸素的語匯,形象的比喻,如敘家常,娓娓道來,從具象到抽象,道出了“兩岸一家親,中華心連心”的主題。著名樂評人科爾沁夫也盛贊歌曲以家喻國,在兩岸交流頻繁、民間往來絡(luò)繹不絕的今天,具有時代性和現(xiàn)實意義。 “為了這首歌,短短46天,我與彭立互發(fā)200多條短信,這些信息我都保存著,因為它真實地記錄著創(chuàng)作中的酸甜苦辣和真情實感。這首歌的誕生過程就是兩岸一家親、中華心連心的真實寫照。”唐炳椿說。 從湄洲島連線彭立,電話那端,傳來一陣甜美爽朗的笑聲,“臺灣電視臺、中天電視臺、東森電視臺和TVBS電視臺都在播映和宣傳這首歌曲,中央電視臺也邀我現(xiàn)場教唱。現(xiàn)在,這首歌在兩岸紅透透,也是我登臺亮相時必唱的曲目,我每個月有20多天在外演出,已經(jīng)快半年沒有回臺灣啦!” 彭立說,歌曲是奇妙的,無論是海峽東岸還是西岸,聽眾都很容易被吸引、被感動。“每次唱它,我都有一種很溫暖的、回家的感覺。” 如今,彭立把湄洲島當作“第二故鄉(xiāng)”,甘心做聯(lián)絡(luò)兩岸文化的“音樂義工”。今年,她就帶來了100多位臺灣文化人和大臺風樂團等臺灣知名文化團體。她在島上的工作室即將開張,屆時,來來往往的臺灣文化人又多了一個“快樂驛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