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廣州歐婆婆“誠信報亭”錢箱被盜的新聞一度引發市民對社會信任話題的關注。近日有網友報料稱,我市東區恒寶街也有一個“誠信報亭”,報亭主人梁姨堅持“外出不關門,買報放下錢”的經營方式已兩年多,街坊表示此舉有利于重塑社會信任。 (11月13日《中山商報》)
梁姨的經營方式成了中山誠信的“試金石”,一份一塊錢的報紙,試出了中山人誠實守信的“含金量”。這也是一把道德標尺,測出城市文明的程度。梁姨對他人的充分信任,也贏得了他人的誠信回報。
誠信是信任的基石,抽掉這塊基石,信任的大廈就會搖曳不穩。有人說,眼下我們生活的“誠信大廈”已經塌陷了,人心的距離越來越遠。比如說,去餐館吃頓飯,會擔心吃到“地溝油”;為孩子買罐奶粉,會擔心里面添加違禁品;想去扶起倒地的老人,又害怕他倒打一耙訛詐自己;洗車店、美容院或蛋糕店突然關門,擔心老板攜款溜之大吉;借錢準備買套房子,先祈禱不要遭遇“樓裂裂”、“樓脆脆”;甚至生病了去藥店買盒藥,也有人提醒“蹲著買藥”才不會挨宰,因為藥店的實惠藥都放在貨架的最下面……凡此種種,讓我們不得不生活在各種憂慮之中,這種情況,最需要誠信的救贖,大家彼此信賴、彼此溫暖。
“無人看守”的報攤、樂觀的梁姨、誠信的顧客構成了最美的城市風景。而這,與報攤涉及的金額無關,與風景背后的規則意識和誠信品質休戚相關。囿于有限的經營范圍,每天光顧“無人報攤”的人可能并不多,但這并不妨礙人與人之間淳樸情感的傳遞,也并不影響一股正能量的發揮。
無論如何,一個草根的誠信事跡顯得尤為珍貴,值得我們廣為傳頌。人們能夠看到誠信帶給顧客的好處,帶給“誠信報亭”的好處,也給市民帶來希望的曙光,看到在一個人帶動下形成的正能量小氣候。我們也完全有理由相信,誠信小氣候匯聚成大氣候之后,生活將會更加美好。
當然,誠信是相互的,要想長期保持誠信經營,不僅需要商戶的自身努力,也需要誠信客戶的配合,如此,才能實現良性循環,才符合獎善懲惡的市場機制。 (梁家毅)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11-14福州溫泉街道名店街舉行“黨員誠信一條街”揭牌儀式
- 2012-11-14東山縣強化人口計生政務公開推進誠信計生建設
- 2012-11-09是什么造就了“最誠信中學生”?
- 2012-11-07"還債局長"官德誠信范本 "見義智為"破道德困局
- 2012-11-07“還債局長”是官德誠信范本
- 2012-11-06中學生刮蹭私家車后留字條致歉 誠信感動車主
- 2012-11-05吳雪峰:誠信乃為人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