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北伐學生軍舊址”17日在東岳廟正式揭牌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12月18日訊(記者 李熙慧 林丹)曾是福州占地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的東岳廟,昨日正式有了一個新身份。昨日上午,在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岳廟內,“福建北伐學生軍舊址”正式揭牌。
記者了解到,這座東岳廟建于唐朝年間,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是福州古代最大的道教建筑群,興盛時期范圍達到130多畝,包含東華宮、九華宮、娘娘宮等108個宮殿,還有大戲臺、鐘鼓樓等其他建筑群。歲月滄桑,如今東岳廟存血池殿、大士殿與娘娘宮三處建筑。
“東岳廟成為福建北伐學生軍舊址,與和孫中山關系密切的福州人黃展云分不開。”黃展云后人、魯貽研究會會長陳熙說,辛亥革命福州光復后,為徹底推翻清政府,福建都督府準備組建北伐軍參戰,其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陸軍部隊組成,一部分由學生軍組成。當時教育部長黃展云以會集之責委托南洋歸僑許逸夫(莫多),并發出了招募福建北伐學生軍的通告。
據了解,當時東街三牧坊福中的高中生,福建師范學校、格致學校、英華書院等的學生,甚至連女校的學生都自動組織起來,要求參加北伐,僅兩三天時間報名參加者就達到四百多人。陳熙告訴記者,當時報名參加北伐學生軍的學生于1911年12月20日奉命到東岳廟報到和集中訓練。訓練完成后,1912年1月,學生北伐軍自東岳廟前往上海、南京等地,之后在同年2月解散回閩。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