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風(fēng)12月26日訊 (通訊員 傅麗紅)? 12月中旬,記者走進(jìn)南安市碼頭鎮(zhèn)詩南村“老少文化園”,只見文化園內(nèi)擠滿了村民,有的在看書,有的在書畫室內(nèi)練習(xí)書法,有的正圍在一起討論著什么,整個“老少文化園”顯得非常熱鬧。
“為了豐富新農(nóng)村文化,去年10月,村委召集村老人會、青年團、民兵和婦女組織,籌劃創(chuàng)建村‘老少文化園’。如今,‘老少文化園’可是這一帶遠(yuǎn)近聞名的新農(nóng)村文化中心?!?碼頭鎮(zhèn)宣傳委員林連東說。
“老少文化園”使用面積600平方米,有圖書閱覽室、書畫室、音樂室、科普室、心理健康咨詢室、村史室、義診室、民俗博物室等10個活動室。
圖書閱覽室內(nèi),擺放著近4000冊圖書?!耙郧跋肟磿胰说教幗?,現(xiàn)在想看什么書都能找到,即使沒有,只要登記好,過一段就有人送來?!?“老少文化園”管委會主任吳天真對記者說,文化園和市里的李成自圖書館聯(lián)合開展“小屋牽大屋”流動圖書點活動,圖書館每個月定期更換書屋的圖書,如果村民有想借讀的書,圖書館就會按照需要提供。不少村民忙完家里的活,就到這里來看書。
在音樂室,一架锃亮的鋼琴顯得特別醒目。村民告訴記者,鋼琴是本地鄉(xiāng)賢、香港柏斯琴行的吳總捐贈的,為了利用好這些愛心物品,文化園專門請了鋼琴老師利用業(yè)余時間義務(wù)教孩子們彈琴,現(xiàn)在村里有許多孩子會彈鋼琴,同時,文化園還開了古箏、南音、琵琶、二胡、書畫等課程。
村里的老人吳三宗告訴記者,以前,暑期一到,村里的孩子都到在外打工的父母身邊度假。自從有了文化園,孩子們放假就在文化園報名參加各種興趣班,今年暑假,報班的孩子多達(dá)80多人,由于是全免費教學(xué),有的孩子同時報了好幾個班,課余還有老師輔導(dǎo)做作業(yè)。在外的父母能安心工作,家里老人也不用擔(dān)心孩子的安全,更不擔(dān)心孩子會變壞。
竹編纖繩、舊式腳踏水車、稍微用點勁就會散架的老式搖籃、手工紡紗機、破舊的硯臺,還有上個世紀(jì)50年代以前人們用來剝離谷殼的工具“谷磨子”,這些現(xiàn)在難得一見的東西,都陳列在民俗博物室內(nèi)。吳三宗老人一一向記者介紹這些“寶貝”?!懊袼孜幕俏覀兊母?,將來會有那么一天,當(dāng)我們的子孫后代想了解前人的生活時,可以到民俗博物室來走一走,看一看?!眳巧阶谡f,為了建這間博物室,許多村民都自愿捐出家里不要的舊式農(nóng)具、書籍等。如今,民俗博物室已經(jīng)收藏了100多件老物什。
在文化園二樓的教室里,由村民組成的南音演出隊正有板有眼地演奏地方傳統(tǒng)劇目?!耙郧斑@些村民就愛好拉二胡、琵琶、古箏等,農(nóng)閑的時候還會為村民表演一段?!?吳三宗老人說,“我們購置了表演南音的全套樂器,我們的演出很受村民的喜愛?!?/p>
“以前,我們種完地,不是東家長西家短地湊在一起嘮家常,就是湊在一塊搓麻將,是非多了,身體壞了。如今不同了,自從有了這‘老少文化園’,我們忙完活就唱唱歌、跳跳舞,生活可滋潤了。”村民林海燕高興地告訴記者。
![]() |
![]() |
責(zé)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