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琳琳
廈門晚報訊(記者 郭文娟)39歲,生命就戛然而止。出殯那天,婆婆執意要送她到天馬山,旁人勸老人家:“按照風俗,長輩是不能送晚輩的。”婆婆哭著不肯答應:“我就剩這么一次機會看她了。”生命不長,但她活得很認真,為人女,為人妻,為人師,為人友……每一個角色都盡職盡責。她是廈門市第九幼兒園教師邱琳琳。2012年11月28日,她因腦溢血醫治無效離世。
她去世之后,許多市民致電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感謝她,市民劉女士一直念叨:“邱老師為人非常好,班上近40名孩子,她對每個孩子都很好。”出殯當日,很多孩子已經從幼兒園畢業的家長自發趕去送她。
善
做的好事很瑣碎,卻感動了不少人
她的身體一直不好,但她的心思特別細膩,對待他人更是體貼入微。同事、朋友有個頭疼腦熱,她只要知道了,一定會放在心上,幫忙推薦醫生,提醒該吃些什么。看到保育員光著腳沖洗教室,她也會叮囑:“穿上鞋吧,小心著涼。”好友的女兒要學鋼琴,她主動打電話:“我家的鋼琴暫時沒用,你先搬回去用吧,省得一下子投入那么多。”
大家都說,日常生活中很多瑣碎小事,即使你不告訴她,她常常會自己留心,盡她所能幫你解決,很多人都得到過她的照顧。她還經常給四川麻風村捐款、捐物,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她曾說,能當個慈善家是最好的,要把愛留給人間。在這點上,她和先生非常一致,兩人都篤信佛教,先生特別能理解她,他說:“佛經里常說要大愛、慈悲,要懷感恩之心,感謝生命,感謝身邊的人,她就是這么做的。”
而他倆的愛情也讓人欣羨不已。相識之初,她就將自己不能生孩子的狀況如實相告,先生選擇了相守,他把這個歸結為“緣分”。夫妻倆非常恩愛,結婚這么多年,天天牽著手同進同出。她住院期間,同事去看她,一出門就感慨萬千:“她先生看她那個眼神,哎喲,真是說不出來,那眼神包含多少愛啊!”為了照顧她,丈夫考取了國家級營養師,自學了很多中醫護理、調養知識。夫妻倆都是很有善心的人,學的這些知識也用在別人身上,遇到有朋友、鄰居中暑需要刮痧,一個電話過來,兩人立馬過去幫忙。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1-09-02電梯里那不被想念的味道
- 2011-05-106年來堅持捐錢 北京好人回信:因想念你和你的孩子
- 2010-11-25我想念你——照片書信見證巴金和冰心的世紀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