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安市眉山鄉觀山村的美景,吸引了泉州畫院的畫師前來采風創作。
東南網-福建日報1月21日訊(記者 何金 文/圖)
核心提示:
去年9月,泉州市召開建設“美麗鄉村”動員大會,并出臺《泉州市建設“美麗鄉村”五年行動計劃(2012-2016)》,吹響了泉州“美麗鄉村”建設號角。四個月過去了,“美麗鄉村”建設進展如何?給廣大農村、農民生活帶去了什么變化?近日,記者深入到晉江、泉港、安溪、永春等地采訪。
從北部的泉港到南部的南安,從西部的永春、安溪,到東部的晉江、石獅,廣袤的泉州大地正涌動著一股“美麗鄉村”建設熱潮。
動因——
拉近城鄉發展水平
遠處,群山如翠屏掩映;近處,田園風光美如畫。華燈初上,永春縣桃城鎮姜蓮村的老年活動中心又熱鬧起來了。“每天這個時候,許多老人都會不約而同來到這里,或彈唱南音,或散步健身,悠然自得。”聽著裊裊南音,姜蓮村支部書記姚連枝對記者說,“我們這地方連城里人都羨慕得很!”
站在姜蓮村村部放眼望去,連片掛著金燦燦果實的蘆柑樹,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新建的人工湖——姜蓮湖平滑如鏡,如一塊鮮亮的翡翠;一幢幢青瓦白墻的民房錯落有致……
很難想象,就在3個月以前,這個海拔500多米的小村莊,還和其他大多數農村一樣:雜草叢生,舊屋廢棄,生活垃圾和污水遍地都是。“姜蓮村能有這樣大的變化,主要得益于泉州‘美麗鄉村’建設。”姚連枝說。
姜蓮村的變遷,是泉州“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作為我省民營經濟的重鎮,泉州城鎮化率超過50%。隨著經濟的發展,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鎮。據統計,近10年來,泉州163個鄉鎮(街道)中,有30個常住人口增長20%以上;有21個常住人口不到戶籍人口的50%。這表明,泉州全市人口向沿海、向縣域城關等集中的趨勢十分明顯。
隨著大量農村人口進城,農村開始出現“空心化”現象。如何建設一個更加美麗的鄉村,如何激活農村活力、發展農村經濟?泉州人開始探索。
去年9月,在進行了大量調研、研討、實地考察等工作基礎上,泉州決定實施“美麗鄉村”戰略。
根據該戰略,從2012年起,泉州將在5年內每年籌措5000萬元,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五種“美麗鄉村”類型,即環境整治型、保留改造型、聚集發展型、集中新建型、古村保護型。
在泉州市長黃少萍看來,建設“美麗鄉村”,就是以“富農強村”為目標,以產業轉型、產業轉移、產業融合為抓手,努力實現城鄉產業區域化、一體化、差異化發展,爭取至2016年泉州市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15500元以上,塑造經濟繁榮、生活富裕的新農村,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