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必上菜
福州:馬蹄祭祖
早在農(nóng)歷十二月廿四送灶君之前,福州人便開始為新年而忙碌。
到了除夕,吃團圓飯前,福州人都要先祭祖,眾多祭品中最常見的就是馬蹄和年糕。馬蹄長在田地里,生命力很強,以馬蹄祭祖,有希望祖先保佑有關(guān)人家后繼有人的含義。
祭祖時年糕得切片油煎,然后盛在盤里擺上供桌。福州人很重視年糕,除了祭祖,年糕也是團圓飯桌上的一道飯后甜品,即使不吃,飯桌上也少不了它。此外,紅糟雞、福州魚丸和肉燕也是福州人團圓飯桌上的美味食品。
大年初一,福州人還要吃一碗太平面。那是用紅糟雞湯泡的面線,面里還要加兩個雞蛋,現(xiàn)在也有人以鵪鶉蛋取代。顧名思義,太平面是吃平安的。
廈門:吃血蚶堆蚶殼
血蚶是廈門的年夜飯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事實上,吃血蚶與中國古代的貨幣有關(guān)系。“古代的時候,貝殼就是貨幣,就是錢的象征。”廈門人將血蚶作為年夜飯席上的一道必備菜肴,正是因為這個象征意義。
一般情況下,吃完的血蚶,殼不會扔掉,掃成一堆放進床底下。到大年初五,再收拾起來——這代表著來年會“旺財”。
莆田:開席燜豆腐
在莆田,春節(jié)最不能缺少的是燜豆腐,是年夜飯開席的第一道菜。
做燜豆腐時是先將鹽鹵豆腐捏成豆腐泥。其配料,素料主要是包菜、芹菜、香菇、筍(冬筍或萼筍)、蔥、芫荽、胡蘿卜等,要切細,適量植物油、醬酒、精鹽、味精和碾碎的炸花生等。葷料來源較廣,如瘦豬肉、干蝦肉、鮮蟶(鮮干均可)、海蠣(鮮干均可)、干貝等。
配料不論葷素,烹飪時都是先油炒,然后將碎豆腐投入拌和,加入燉好的排骨高湯和水適量,等湯沸即調(diào)好咸淡,放入味精,加上打勻的雞蛋,鍋上加蓋,文火燜30分鐘左右;入碗時,上面擺點芫荽,撒些碎花生即成。燜豆腐與配料凝結(jié)在一起,松松軟軟,爽口不膩,其色紅、黃、綠、白,令人賞心悅目,其味清清淡淡,鮮美異常。
龍巖:客家“腕子筒”
年夜飯中“腕子筒”與“長命菜”是閩西客家人少不了的菜。“腕子筒”就是紅燒豬蹄,這紅燒豬蹄很有特色,不僅肉爛,更是香濃可口,這里面的配料有的是當?shù)氐闹参锔o,因此形成的香味獨特;“長命菜”其實就是整只的雞或整塊的豬肉放進鍋中烹煮,再將整個大蘿卜和整棵的芥菜加進去。
在餐桌上,客家人如何進食也還有一番講究。雞頭由長者吃,翅膀給出門的男人吃,讀書的孩子吃雞臂(腿)。酒灑倒在桌上視為發(fā)財,碗被摔碎看作會添丁,掉落了筷子當作有食緣。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