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加快推進鮮活農產品流通創新 2015年底前建150個集貿市場
本報訊(記者鄭曉華)到“十二五”末,我省力爭建設改造150個城鄉標準化集貿市場(生鮮超市),加快培育若干個年銷售額100億元以上的全國性或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這是記者從省經貿委日前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鮮活農產品流通創新的實施意見》中獲悉的,我省將加快推進鮮活農產品流通創新,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
據了解,未來我省將廣泛應用現代交易技術、模式,優化流通鏈條和市場布局,改進鮮活農產品從產地到終端多環節的冷鏈物流模式,提高流通組織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到“十二五”末,力爭建設改造150個城鄉標準化集貿市場(生鮮超市);加快培育若干個年銷售額100億元以上的全國性或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推動冷鏈物流和公益性鮮活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確保鮮活農產品損耗率持續下降,流通成本明顯下降。
為了達到目標,我省將鼓勵創新農產品交易模式。大力推進鮮活農產品流通企業發展電子商務,推動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應用,擴大鮮活農產品網上交易規模,開展“實體店+網店”的生鮮農產品直銷模式,激發傳統農產品流通企業創新轉型,形成以農批對接為主體、農超對接為方向、直銷直供為補充、網上交易為輔助等多種產銷銜接的流通格局,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引入拍賣等現代交易模式。
在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標準化、規范化的同時,將繼續推進“農超對接”。構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超市+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模式。組織省內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與大中型流通企業開展“農超對接”、農產品產銷對接或專場對接會,緩解鮮活農產品賣難的問題,暢通農產品流通渠道,降低流通成本,搞活農產品流通。
同時,將大力推進直銷體系建設,鼓勵鮮活農產品品牌化經營。鼓勵建立鮮活農產品品牌服務公共平臺,引導鮮活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加強品牌化經營,提升福建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還將在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培育農產品流通示范企業等方面促進鮮活農產品流通創新。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