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雷鋒,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一個在不同年代、不同社會背景下始終具有榜樣意義的人物,更是一個因強大的感召力而成為中國符號的精神象征。 50年前,整個中國掀起了一場向雷鋒學習的全民熱潮;50年后,雷鋒精神并沒有褪色,反而更加需要被每個人再三回顧、不斷咀嚼。
每年的早春,人們總會習慣性地憶起雷鋒。那些與他有關的點滴小事也許已經在時間的流轉中被漸漸淡忘了,但是,雷鋒的形象和他所代表的人生態度卻依然清晰地烙印在所有人的腦海中。雷鋒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是任何一個模范人物都難以企及的,他已經具有了深遠的文化意涵。文化是一種習慣,是浸潤世情與人心的一種積淀和信念。雷鋒精神的傳承實際上就是文化的傳承,文化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內涵,雷鋒精神同樣也需要被賦予新的時代含義。
今天的中國步入了一個高速運轉的時代,浮躁的生活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漸遠、溫情漸失。許多聲音呼喚像雷鋒一樣的好人,但同時又有太多的人不愿做好人、不敢信好人,甚至嘲弄好人、怨恨好人。這種矛盾的大眾心理恰恰反映出當下的文化貧瘠和精神缺失,它提醒我們應當把文化建構視為一項極其重要的事業來完成。
文化的建構當然要與時代的發展相協調。定義今天這個時代的標簽有很多,比如全球化、商業化、科技化、數碼化、媒體化等等,身處其中的人們習慣了用鍵盤代替鋼筆、用手機代替書信、用圖像代替文字……用虛擬代替真實,用數字的計量代替情感的累積。那么,消除隔膜、融化戒備、重現溫情的文化生態要如何建構呢?讓作為一個符號的“雷鋒”再次生動起來,讓人們對好人的真實感再次涌動起來,讓更多的暖意再次回到生活的每個細節中,這或許便是答案。
本期遼寧日報將透過一些現象來探討雷鋒精神在當下的文化價值和意義,以及應當如何更好地發揮出雷鋒精神的時代感,使其能夠更全面、更深刻地影響社會大眾,尤其是已經成為文化主體的青年一代。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2-28老外學雷鋒是一面鏡子
- 2013-02-27遼寧發現雷鋒留言手跡:為了完成黨的事業 我留幾句話
- 2013-02-20與時俱進學雷鋒 關于新時期開展學雷鋒活動思考
- 2013-02-19關于開展第二屆福建省學雷鋒志愿服務系列先進評選表彰活動的通知
- 2013-02-19雷鋒精神在福建:好人幫好人 溫情撒滿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