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之后 學會感恩——由《感動中國》而想到的
http://www.caoliu14.com?2013-02-28 16:10? 田呈蓮?來源:萊蕪文明網
我來說兩句
每次都被央視《感動中國》的宣傳片深深的吸引,期待著節目正式播放的那一刻。一開始就明白,伴隨期待而來的,肯定是洶涌的淚水與瘋狂的鼻涕。
如果“感動”是個形容詞,可以用比較級、最高級來形容,那么我“最感動”的是12歲的小女孩何玥。那么稚弱的生命,如此高尚的遺愿,如此偉大的靈魂。能夠坦然地面對死亡,已實屬不易,耄耋老者都無法做到完全的坦然,又何況一個總角少年,而能夠在死亡的邊緣做出一個相對平和的決定,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更不用說是捐獻器官這類常人想都無法想到的決定。
電視中何玥爸爸在病床前為女兒唱歌的畫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那是人世間最普通的父女之情,卻又是最不普通的告別儀式,正如《感動中國》對何玥的頒獎詞: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幾天前,16歲的邢臺少年任偉,也用他年輕的生命向世人展示了“90后”少年的果敢與無畏,雖然不在《感動中國》人物之列,但在這個本該合家歡聚的新年里,這個本該跟朋友三五成群放鞭炮、夸耀壓歲錢的少年,卻這樣決絕地離開了我們,世人被感動了,而他留給家庭的卻是無盡的傷痛。我們當然期待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可以換一種方式來證明這個時代的普遍良心,因為用個體生命的死亡來對整個社會進行警示與提醒,代價畢竟有些大,尤其對孩子們的父母而言。可是,感動、警醒之余,我們這些活著的健全的成人,又能做些什么?是“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地繼續麻木不仁,被動地等待著“被感動”,還是帶著一顆感恩的心身體力行地去踐行逝者的遺愿,擦干淚水努力維持這用生命換來的片刻的良心發現?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02-28被黨員們的堅守感動
- 2013-02-28“感動”源自個人利益的讓渡
- 2013-02-28傳遞人間真愛 讓感動常在
- 2013-02-28“感動中國”為黨員干部亮出一面旗
- 2013-02-28被黨員們的堅守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