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獨守一山村 泉州農村"空心化"加劇 2013-03-11 08:50?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
洋山村,一個坐落在德化縣的小山村,如今,因為城鎮化的沖擊,71歲的黃景星老人成了村里唯一的村民。 |
用柴火燒飯后,黃景星收集木炭取暖 村民越來越少 野豬越來越多 下玲村72歲的黃炳峰村民說,上世紀初,洋山村因為山上竹子多,曾經開辦過造紙廠,外來人口很多,最多的時候有十幾個姓、上百個人口。后來,村里的人開始往外遷,村莊慢慢衰敗下來,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只剩下四五戶,如今僅剩黃景星一人。該村村支書黃升鍬介紹,整個下玲村有5個自然村,共計1068口人,而現在留在村里的大約只有300人,都是老人和小孩,每個自然村平均不到60人。而據他所知,黃景星老人一生未娶,也沒有其他兄弟姐妹,他一個人住在洋山村的老房子里,村里也曾動員他搬下山,到村部附近居住,但老人不肯,因為覺得在洋山村住比較習慣。 回憶起洋山村的變遷,黃景星清楚地記得,1993年和1994年,村里出現了大規模的外出打工潮,從而引發搬家潮。“先是年輕人出去,后來四五十歲的人也跟著出去了,再后來,一些老人和孩子被接走了。”搬走的村民,有些搬到下玲村部附近,有些遠走順昌、長泰等異鄉。一些外出的青壯年掙到錢后在縣城買了房子,將父母和子女接去居住,老家的房子也就慢慢被遺棄了。起初逢年過節,還有一些村民會回來給老宅貼上對聯,放鞭炮。再后來,連這樣象征人丁興旺的事也不做了。黃景星說,以前過年還能熱鬧一陣的小村莊,現在一年四季都很冷清,洋山村就像他,一日比一日衰老。 黃景星老屋一旁的田里,是已經干枯的稻茬,那是他自己種的,但收成并不是很好。“這些天殺的,盡知道來禍害。”他罵的是山林里越來越多的野豬。每年秋收時,它們趕在黎明前跑到田地,糟蹋了黃景星的稻谷。黃景星知道,和“野豬家族”相比,人要在這里生存,越來越不占優勢。而十幾年前,情形完全相反,那時兩三天也發現不了野豬的蹤影。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