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獨守一山村 泉州農村"空心化"加劇 2013-03-11 08:50?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
洋山村,一個坐落在德化縣的小山村,如今,因為城鎮化的沖擊,71歲的黃景星老人成了村里唯一的村民。 |
大山里的老人至今保留著傳統的生活方式,養殖家畜補身子、貼家用。 調查篇 老少留守小村莊 德 化 葛坑鎮黨政辦的歐陽輝煌告訴記者,黃景星老人一生未娶,也沒有其他兄弟姐妹。一個人住在洋山村的老房子里,村里也曾動員他搬下山到村部附近居住,但老人不肯,因為在洋山村住比較習慣。葛坑鎮總共有99個自然村,一些比較偏遠的自然村幾乎都成了“空心村”,人煙稀少。如水門村溪柄自然村,兩年來隨著外遷人口的增多,如今只剩下1戶人家。而葛坑村的長徐自然村則舉村都租住在鎮區,村里幾乎沒有人。蒼翠的樹林,斑駁的村舍,荒蕪的農田……寒風中的山村顯得格外安靜,不聞雞犬之聲,甚至見不到一個村民。 安 溪 而在安溪縣蓬萊鎮福山村,記者看到,田里耕作的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正在溪邊給茶園加固的老林說,年輕人都出門去了,現在誰還回來干這苦活?即使回來,他們也干不了了。“新生代農民離鄉土的距離遠了。”沉思半天,他說了這樣一句話。 福山村西格自然村的吳春水告訴記者,西格自然村約有380人,現在留著的不到50個;整個福山村有3000多人,如今留在村里的不到500個,且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其他人都出門打工了。吳春水一邊抽著煙一邊說,神情里滿是落寞。他告訴記者,一二十年前,村民幾乎都種田,農忙時你幫我我幫你的,鄰里關系很融洽。農閑時,大家會請戲班子演戲,村莊里熱熱鬧鬧的。如今,大家見面只有在節假日,農忙時幫忙的也都是些老頭老太。那些買來節日時鬧騰的鑼鼓鐃鈸,已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安溪縣大坪鄉雙美村占仔后自然村。這是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往村里走,不時可以看見一棟棟木屋或藍墻紅瓦的二層小洋樓,然而都無一例外地空無一人。雙美村村支書高樹來介紹,占仔后原來約有50人,由于交通不方便,這幾年來大部分人都遷出,只剩下十幾個人,且其中有一大半出門打工。現在村里常住的只有2戶人家,年紀都五六十歲了。 大坪鄉政府黨政辦陳主任告訴記者,大坪鄉總共有97個自然村,與占仔后自然村情況類似的不少,比如同屬雙美村的盤山自然村、大路坑自然村,香侖村的馬后自然村,萍洲村的江湖嶺自然村等,村里也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只有像春節這樣的重大節日,大家才會從四面八方回來。春節一過,大家各奔東西,整個村莊很快又恢復了平時的寂寥,成了“空心村”。 永 春 永春個別山村,“空心村”的場景同樣并不少見。記者從永春縣湖洋鎮黨委書記康文德處獲悉,湖洋鎮總共有17個行政村120多個自然村,4.3萬人,其中三分之二的人長年在外,很多人都到晉江、石獅開超市。人口3000多人的桃源村,留在村里的不到1000人,很多自然村里也都只剩下老人和孩子,青壯年基本都在外打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