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東山西埔鎮新春激情廣場大家唱活動,朱任發融入臺下觀眾,傾情演唱《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3月18日,我從閩南日報上看到農民歌唱家、‘春耕使者’朱之文在漳浦開展大型公益活動的消息,趕去想與他切磋歌藝,不料他已離開了!”3月20日,在東山縣西埔鎮宅山村前一塊菜園里,邊干活、邊唱歌的殘疾農民業余歌唱家朱任發對筆者說。
“我從小喜歡音樂,拉二胡、三弦,美聲、民俗、通俗等歌曲都會唱。” 現年64歲的朱任發說,他四五歲時經常被父親或大哥帶到村里曲館、西埔戲院聽奏樂、看戲,久之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上小學、念初中時成了學校文宣隊最活躍的文藝骨干。初中畢業后,由于“文革”學校停課。后來復課,由于家里窮沒再上學。上世紀70年代初,朱任發被縣文化部門抽調去參加縣文宣隊編排《長征組歌》、《白毛女》等劇目,他擔任拉二胡、板胡和唱歌、“贊聲”、“配音”等多種角色,深入到城鎮、農村、廠場、學校等巡回演出50多場,他美妙動聽的歌喉震動了觀眾的心靈,深受人們的喜歡。
縣文宣隊解散后,朱任發參加東山縣向陽鹽場建設,1976年8月的一天,他在開采石頭過程中,不慎雷管發生爆炸,他的右手兩根手指被炸掉,落下了三級殘疾。
“50多年來,不論遇到什么煩心事、什么困難,我堅持唱歌,唱歌使我精神煥發,快樂、健康。”朱任發說,以前,他經常去書店買革命歌曲來學唱。后來,有錄音機,就買錄音片來放,邊聽邊學。多年來,他喜歡觀看中央臺《綜藝》、《星光大道》等文藝節目。現在可好了,可以從電腦上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然后下載到手機帶在身邊,邊勞動邊學唱歌。他兩三天就能背誦一首歌的歌詞,并熟唱這首歌,拿手的有《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等歌曲。
朱任發妻子吳彩茶笑著對筆者說,“當時聽媒人講他家里窮,但人長得帥,會唱歌,我就喜歡上他。”結婚38年來,除了出門做客或其他事外,每天早上六七點鐘在菜園里,晚上七八點鐘在家里,都能聽到他的歌聲。鄰居如果一天沒聽到朱任發唱歌,就會問我:“你老公去哪里啦?為啥沒聽到他的歌聲?”朱任發家后面住著一位90多歲的老人,名叫林貴貞,她對筆者說,這么多年習慣了,晚上8點多鐘,聽了朱任發唱完歌特別好睡,沒聽他唱歌,一晚醒來好幾次。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