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 正文
福州,才女何在?
http://www.caoliu14.com?2013-03-22 15:13? 郭大路?來源:東南網-海峽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看看她們年輕時的風采。除文中八才女外,何振岱門下還有“八才女十姐妹”之稱。左為八才女中的劉蘅,右為十姐妹中的王閑
福州的“才女集體”
王德愔生于1894年,是八才女中年紀最長的一位,與最小的王真相差十歲。這八位才女都受過中等以上的教育,雖然都未曾留洋,卻對舊學一心向往,在她們成年后1930年代,“詩酒追隨故老家”(王德愔詩),在民國初年福州一眾碩學鴻儒的指導下,她們的詩詞文學繪畫都各有成就。1942年,八才女的作品結集成16開兩大本的《壽香社詞鈔》油印本刊行,轟動文壇。
福州的才女并非橫空出世,且不比名滿天下的袁枚女弟子遜色。
在省文史館出版的《黃任集》第235頁中,我們發(fā)現有這樣的記載:“吾閩閨秀多能詩……每宴集,各拈韻刻燭,或遣小婢送詩筒,無不立酬者。女士立壇坫,亦一時韻事也。”黃任去世時是1768年,而袁枚的生卒年是1716—1797年,可見黃任記載的“能詩閨秀”,未必遲于袁枚的女弟子,由于她們多住三坊七巷,人們還把她們歸為“光祿坊派”。可見福州出才女,早有傳統。
如果說,福州八才女因為前輩閨秀“有所本”,那么,她們成為才女的另一大原因,是遇上了民初興盛的舊學積淀。1920年,數十福州文人聚集跟從陳衍(著名同光體閩派詩人,主持編修過《福建通志》)學詩,結“說詩”社,每年公祭西湖宛在堂所祀之詩人。詩風之盛至少一直延續(xù)到陳衍去世的1937年。整個文化環(huán)境培育了她們古典文字的“底氣”。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