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
十九歲辦工廠 長見識開眼界
11歲那年,林和輝向母親、大哥學裁縫,但是個頭小的他踩不到縫紉機踏板,只能拖著殘腿,整個上半身倚靠在機身上,頭部拼命往前靠,殘腿勉強壓到踏板。
幾年后,母親覺得他學裁縫也沒什么太大出路,便求人將他送去學木雕。木雕師傅家在10公里開外的村莊,學徒的伙食要自己負責。母親便帶上地瓜、米和新洗的衣服,背著林和輝前往。林和輝一住就是大半個月,每天學到半夜。早年木雕大多做眠床,有時為了畫一幅好看的圖案,他經常通宵達旦。一年后,林和輝掌握了木雕技藝,學成回家,帶了兩個徒弟,接些活兒在家干。
上世紀80年代,電力沒有現在充足,農村經常停電。1984年,19歲的林和輝看準了這個時機,用做木雕攢的積蓄和借來的錢,開了個蠟燭廠,一邊請人生產蠟燭一邊做木雕。兩年多后,電力供應充足,蠟燭銷量大不如前,他只好關了。賺的錢雖不多,但其間的經歷讓林和輝眼界寬了。
【轉機】
踏實誠信做事 贏得美人芳心
1989年,林和輝和大哥合伙,辦起服裝加工廠,替人代工生產運動服等,但因為一些原因,一年虧了幾萬元。第二年,林和輝獨自辦廠,但接貨的人把貨接走后就消失了,他血本無歸。
辦廠花光了林和輝所有積蓄,還欠下10多萬元外債,有時一天五六撥人來家里催債。慶幸的是,在他事業最低潮時,他俘獲了一位女子的芳心。
開服裝廠的第一年,林和輝請了一些裁剪工人,其中包括家住惠安縣城邊的女孩陳清麗。陳清麗那時才17歲,比他小7歲。林和輝吃了許多苦卻永不言棄,待人做事誠實、講信用,這些陳清麗都看在眼里。她不僅長相清秀美麗,而且心地善良,常幫助林和輝。兩人的心越靠越近。
1990年底,兩人一起向陳清麗家人“攤牌”。陳清麗的父母一千個不愿意,把她鎖在家里,牢牢地看住她。第二年正月初,鐵了心的陳清麗尋機偷跑出來,和林和輝議定正月十六結婚。婚禮那天,他們還是遭到了強烈阻撓。婚后,林和輝誠心誠意孝順清麗父母,孩子出生后,清麗家人也漸漸“接受”了。
對于欠債,陳清麗一句話也沒抱怨過,而是一邊拼命干活還錢,一邊照顧孩子,默默支持丈夫。“如果不是清麗,我早就倒下了。我只能用‘非常偉大’來形容她。”一說到妻子對他的支持,林和輝眼里閃著淚光。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