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 正文
福州內河沿線將形成3大出行系統 打造"綠島鏈"
http://www.caoliu14.com?2013-03-26 09:32? ?來源:福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盡可能保留現有大樹
導則指出內河沿線要盡可能保留現有大樹,遷移形態差、病蟲害喬木,增加色葉喬木,重新梳理植物組團,形成整體統一的喬木林群落。要充分運用鄉土樹種,注重常綠和落葉、速生和慢生的合理搭配。老年人活動區的常綠喬木應不少于40%,庇蔭面積宜大于兒童活動范圍的50%。行人通行場地,樹木枝下高度應大于2.0m。停車場喬木枝下高度應為:小型車不小于2.5m,大中型汽車不小于3.7m;
采取保留和改造方式,對陸域景觀功能寬度不足處按親水平臺方式進行適當拓寬。新增親水平臺工程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為30年。
晴天有污水排放的出水口應全部截污
為使我市內河截污工程設計更加符合福州市實際,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實用,運行可靠我市還制定了《內河截污設計導則》。
該導則要求晴天有污水排放的出水口應考慮全部截污。截污管應考慮設置在岸上,岸上確實沒有條件的可將截污管設置在河道內側靠駁岸處,并明確定義為臨時管。截污管原則上就近以自流方式接入市政污水管網系統或適當延伸支管接入附近污水干管,確實無法自流接入的設置小型泵井提升后接入并應論證其必要性。
截污管出入應考慮市政污水管網的接納能力,在評估市政管網的接納能力后確定是否接入污水管網。對于市政污水管網無法接納的截污管,應考慮自成系統,設置局部處理設施或設置調節池或直接引至污水廠處理。對于直接接入市政污水管道的截污管,應在接入口市政管前設置控制設施,如電控閘門等設施,以便控制截流流量,減少對市政干管的沖擊。
(福州晚報首席記者 陳鶴)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