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掃墓人現身說法:“專業隊伍”實為兼職
清明祭掃傳統的變化不僅僅在祭祀方式上,近年來,連祭拜的人都漸漸發生變化。
“我們為那些不能親自來為已故親人、已故師長及已故友人進行掃墓的孝心者,代盡孝心和情意”,這是北京一家代客掃墓的網站上打出的服務標語,中新網記者撥通了這家代客掃墓公司的電話。
“你是記者吧?”一個東北口音的男子接起電話時顯得尤為謹慎,但打消疑慮后,他開始熱情介紹他們的“業務”——一般會有兩人同行,一人掃墓、另一人則負責拍照作為付款憑證。異地掃墓的服務費是500元/天,差旅費或特殊要去的祭品開支由客戶自行承擔,但如果是北京本地的公墓,則是680元/天。
“我們開車去一趟,買東西(鮮花、水果等祭品)得100吧,還有來回的油錢,而且到那地方不一定能馬上掃上墓,有時候得排隊、要走很遠,一天兩個人只能掃一個墓,還是相當于500。”電話那頭工作人員對自己提供的服務質量打著包票,“我們干這個不是一天兩天了”。
網站上也赫然貼著他們的“莊重承諾”——正裝得體,前天洗澡、早晨洗頭洗臉、刮胡茬、棕色皮鞋,黑色襪子,莊重肅穆。
而隨著進一步的訪問,記者發現,這只所謂的“專業掃墓隊伍”的真實身份其實是裝卸隊工人,利用空余時間兼職。對于異地掃墓的要求,對方表示“坐火車、坐大巴都可以,但要提前10天打電話好買票”。
“事實上,請人代為掃墓一直是有傳統的,比如,你沒有時間回家,請墓所在地親戚掃墓時代勞,但燒香等掃墓用物的錢自己得出,當然不必給親戚付酬。”雖然從民俗角度的確有親屬代掃墓的傳統,但夏增民并不認同“職業掃墓人”的出現。
他指出,可能是家在外地的人沒有時間、或者不愿意回家掃墓,迫于道德壓力和社會壓力而不得不雇人掃墓。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則表示,花錢找人掃墓是對先人的一種褻瀆,“反應了社會的一種浮躁,沒有真情實感。”
隨著現代人離家工作、定居的增多,這項特殊服務已不是北京的專利。在一家知名購物平臺網站上,提供“代客掃墓”服務的商家遍布天津、重慶、武漢、四川、新疆等多個省市,收費也在200-1000元不等,但仍呈現“咨詢多成交少”,成交量最高的也不超過2單。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4-23鯉城區開展“我們的節日o清明節”系列活動
- 2013-04-16廈門達人歷時三年 在銅板上雕出《清明上河圖》
- 2013-04-16清明期間宏福園接待20多萬人次 綠色祭祀成風尚
- 2013-04-12省中華職教社開展清明節祭奠革命先烈活動
- 2013-04-10石獅開展“我們的節日 清明”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