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泰縣委書記 張慧德:
深化文明縣城創建? 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
長泰縣地處閩南金三角中心結合部,素有“閩南寶地”的美譽。在歷屆縣委、縣政府和全縣干部群眾的努力下,經濟社會保持較快發展勢頭,蟬聯全國文明縣城、國家生態縣、國家園林縣城、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省縣域科學發展“十優”縣等榮譽稱號。去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提出了建設“廈漳泉生態型核心區”的戰略定位,為爭創新一屆全國文明縣城的奮斗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新一輪創建,我縣要堅持在全民、為民、惠民上狠下功夫,著力推進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風貌,努力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
一、結合地域特色,堅持品牌創建
文明創建要與地方特色相結合,才有支撐、有活力、有靈魂。長泰縣生態環境優美、田園風光秀麗,我們把打造“田園風光、生態之城”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抓手和載體,使創城工作體現出“生態風”、“田園情”。注重科學規劃。把全縣作為一個大田園、大花園、大文化園來規劃建設,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與城鎮建設、農業農村發展、文化建設、精神文明等發展規劃相結合,實現城鄉互動、產業共融、全面協調。注重綜合整治。實施搬、拆、建、綠、整、改等6大項內容,全面推進村莊環境整治、立面改造、水流域整治、管線整治、景觀整治,改造提升自然、樸素、生態、和諧的城鄉環境。注重統籌協調。緊緊圍繞打造“廈漳泉生態型核心區”的城市發展定位,更加注重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積極引導項目、企業向園區集聚,嚴把項目環境保護關、投資強度關和科技含量關,集約節約利用資源,著力引辦一批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的大項目、好項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二、推動項目運作,堅持深度創建
文明創建要有實實在在的項目支撐,才能保持創建的持續性和穩定性。要堅持文明創建項目化、項目推進責任化、項目落實具體化,對文明縣城創建工作總體規劃、年度計劃進行項目化管理,按重點建設項目、為民辦實事項目以及城建、城管、社會事業等具體項目,不斷培育工作新亮點。列入五大戰役內容。把創建全國文明縣城列入五大戰役中的城市建設戰役,與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國家生態縣、省級森林縣城等捆綁創建,開展“五城同創”,實行縣城區、鎮區和農村“三級共建”,保持打戰役的思維、狀態和方法,提升打戰役的氣勢、態勢和趨勢,推動各項創建工作出新戰果、新亮點,實現新提升。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加快推進路橋、水利、環境整治等民生項目建設,讓群眾的生活更加舒適便捷。堅持每年安排1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在涉及農村基礎設施、科教文衛、造林綠化、城鄉環境整治等方面下實功夫,逐步改善城鄉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列入市場運作項目。采取市場化、社會化運作方式,引進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和個人,參與酒店、商場等城建項目和城區綠化、保潔等市容管理,提高縣城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
三、廣泛發動群眾,堅持全民創建
廣泛的群眾性文明創建不竭的動力和源泉。要始終堅持“群眾主創”與“政府主導”相結合,通過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文體活動等,廣泛宣傳動員,統一思想認識,凝聚各方力量,使文明創建的意識思維深植于群眾的自覺實踐之中,使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成為推動長泰持續蓬勃發展的重要力量。要大力推進社會互助體系建設,經常性開展公益活動,把機關事業單位“慈善一日捐”活動堅持抓下去,依托工會組織建立職工慰問、外來工維權等制度,使扶貧幫困、援助災區等慈善活動在工青婦、商會、行業協會的作用下實現了常態運轉、快速反應。特別要發揮好縣志愿者協會、志愿服務基金會和全縣126支志愿服務隊1.26萬名志愿者的作用,常態化開展“三關愛”志愿服務活動。要大力實施群眾素質提升工程,依托機關、學校、社區等建設“道德講堂”,針對不同的群體的特點,量身定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環保衛生、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等教育課程,使“文明縣城文明人”理念深入人心。
四、改善民計民生,堅持為民創建
文明創建重在為民惠民。只有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文明創建給生活帶來了改善改觀,群眾才會擁護創建、支持創建、參與創建。要始終把文明創建融入群眾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從關系民生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從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具體事情做起,通過民計民生的不斷改善,讓廣大群眾真切感受到文明創建帶來的發展變化與改善提高。要加大公共財政向民生、向農村傾斜,推動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延伸覆蓋,逐步實現城鄉同步同質發展。要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保持人口低生育水平,加強城鄉住房保障建設,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構筑保障基本民生的公共服務體系。要完善社會管理、服務體制和機制,推行重大決策、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健全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完善和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務,深化“平安長泰”建設,提升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五、創新工作機制,堅持長效創建
文明創建貴在常態長效。黨委、政府要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推動作用,及時總結創建的好經驗、好做法,提煉上升為工作制度,不斷完善多方共建、多級聯創的工作機制,保持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匯聚推進創建的強大合力。強化組織保障。歷屆縣委、縣政府都高度重視文明創建工作,文明縣城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始終保持結構合理、人員優化、動態管理,每年都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全面部署,階段性組織文明單位自查、復查,保持緊抓不放的工作狀態。縣直各部門、各鄉鎮(場、區)都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創建領導機構,形成各級黨政領導、齊心協力抓創建的良好局面。強化資金保障。充分發揮財政主渠道作用和財政資金的粘合功能,在逐年增加對精神文明建設的財政預算的基礎上,運用稅收、貸款、價格等經濟手段,不斷加大完善設施、開展活動等軟硬建設施投入,形成政府、企業、個人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文明創建生動格局。強化宣傳推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欄、流動宣傳車、文藝演出、公益廣告等手段和陣地,組織省、市文明單位在主要街道、重點場所設立公益廣告宣傳牌、懸掛創建標語等,結合群團組織活動,開展文明主題教育,廣泛宣傳創建文明縣城的意義、要求、典型,不斷提高文明創建的知曉率,使建文明、促文明深入人心。強化聯創推進。積極開展文明單位、文明學校、軍民共建、城鄉共建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動文明創建由縣城向鎮村拓展、機關向基層延伸,形成城鄉共建、軍地共建等工作格局。強化考評落實。把文明創建納入目標管理范疇,列入績效考核體系,邀請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精神文明建設特邀監督員,針對各項分解任務,定期不定期進行督查和暗訪,對不能按時保質完成任務的單位一把手給予責任追究,切實把創建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