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
4月20日8時02分,52歲的蘆山縣大同村老支書袁超像往常一樣來到村活動室。突然地動山搖,一陣“大顛簸”之后,袁超被狠狠地摔在地上。
“天啊,地震!”袁超在余震中掙扎著爬起來。“必須馬上把人員疏散出去!”不容多想,袁超奔出活動室,騎上摩托車沿途高喊,“地震來了,趕快出來”。隨后召集全村黨員緊急集合成立應急隊,分成 5個小組,挨家挨戶通知和巡查。緊接著,袁超來到村民聚集地點,發現有村民沒及時疏散出來,便帶著黨員再次奔向泥瓦不斷墜落的危房。從危房中抱出兩名留守兒童后,他不顧勸阻,又沖進一間即將垮塌的木房中背出1名老人。
在袁超帶領下,應急隊成功搶救出60余名傷員,運送20余次傷員,1900余名村民全部轉移,無一人死亡。這時的袁超吞咽了一下疼痛的喉嚨,摸摸衣兜后才發現,治療癌癥的藥片早已被汗水浸濕。
面對上千次的余震,英雄的共產黨員奮不顧身的身影、堅毅剛強的面龐,讓受災群眾感到溫暖和力量。
地震發生后,寶興縣水、電、氣全部中斷,縣城、靈關鎮、大溪鄉房屋100%受損,10多人死亡,進出道路垮塌嚴重,救災工作面臨巨大困難。必須把災情傳遞出去!
寶興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王巖飛臨危受命,只身一人徒步繞道天全縣老場鄉趕赴蘆山縣城。這是一條崎嶇的鄉村道路。上路后,王巖飛才發現,這條路段也出現了塌方,道路最窄的地方只容得下一只腳。
行至一半路程時,王巖飛體力不支,震后未進一粒米,一路連滾帶爬耗費了許多力氣。經過5個多小時艱難跋涉,王巖飛抵達蘆山縣城,傳出寶興災情。
面對災難,每一名共產黨員沖鋒在前、干在最先,哪里有需要就出現在哪里,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
蘆山縣龍門鄉古城村黨支部書記駱正沖騎上摩托車,冒著余震和飛石,逐個小組巡查情況,組織黨員群眾自救。震后,在外忙碌的古城村村委會主任高全良匆匆往家趕,途中發現鄰居高永建正在搶救被埋的兩個外孫,他二話沒說跑上去救人。救出兩個孩子后,高全良才回家,而岳父因錯過最佳搶救時間停止了呼吸。
危急時刻,黨員干部總是奮不顧身沖在最前面!高永建感激地說。
“地震了!幫我把針頭取了!”地震發生時,正在輸液的洪雅縣花溪鎮唐壩村民兵連長吳佳林,馬上要求護士拔掉針頭,護士沒有答應,吳佳林一把扯下針頭,摁住針眼就向鎮武裝部跑。當天吳佳林率11名民兵加入鎮武裝部組織的救援隊奔赴蘆山縣。
蘆山縣龍門鄉武裝部長馬文通,不顧生命安危,冒著密集而強烈的余震,沖入到危房中救援群眾時,被震落的磚塊砸傷背脊,但仍然堅守一線,救援災區群眾。
彭山縣江口鎮白蠟村老黨員胡仲元,做完頸部脂肪瘤切除手術不到1天,忍著傷痛毅然奔向救災第一線,連續奮戰10個小時,多次虛脫咬牙堅持,直至17戶災民全部安全轉移安置。
漢源縣大樹鎮新民社區預備黨員徐春才,自家房屋受損嚴重,但他卻沖在救援一線。
蘆山縣龍門鄉王家村黨支部書記楊全華,主動把租用的30畝大棚蔬菜種植土地提供出來,建設受災群眾安置點。
地震發生時,蘆山縣干部潘德偉顧不上照顧懷孕的妻子,用雙手刨挖水泥塊,千方百計救出廢墟下的小女孩,被稱為“不怕死的叔叔”……
災難,震不垮共產黨員拯救生命的精神。
危難,打不倒共產黨員排難除險的意志。
這,就是人民哺育的共產黨員。他們面對災難,砥柱中流;他們面對危難,力挽狂瀾……
在危難中播撒人間真愛,把受傷身軀深情呵護;在逆境中邁過斷壁殘垣,把堅實脊梁高高挺起——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5-0210多名義工義賣飲料 向雅安災區獻一份愛心
- 2013-05-02石獅志愿者徐非凡講述“我在雅安的100個小時”
- 2013-05-02福州殘疾手工藝達人南后街義賣支援雅安災區
- 2013-04-30石獅志愿者徐非凡講述“我在雅安的100個小時”